雖然我們不會讓機器人接管這個世界,但很明顯,機器人將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主動提供建議,并為我們服務,事實是,我們不需要去理解技術,相反,技術將會努力理解人類。
人類有一個崇高的目標
數字革命指的是,人類已經習慣了整天使用電腦,在社交媒體上聯系彼此,甚至是更復雜的一些活動,比如學習如何使用Photoshop。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技術將會在幕后進一步發展,成為一個輔助角色,而不是設備、操作系統之類的重大革新。事實上,最終人們對電子產品的狂熱將會消退。
下一個操作系統是什么,又有誰在乎呢。我們不會過多考慮下一部iPhone或最新的安卓系統有什么更新;我們關注的是,接口、硬件和連接要如何滿足不同人的需求。
最好的例子就是現代汽車。我曾經提到,在過去幾年中,基于我對大約400到500輛汽車的測試,可以發現技術在汽車行業已經有所停滯。整個行業都在等待機器人汽車的引入。但那會是什么樣子呢?作為一個基本概念,它意味著汽車將能夠主動理解人類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個性化而不是傳感器之類的設備。
汽車會知道我們需要在商場關門前趕到,在我的豐田汽車第一次向我發出提醒、告訴我交通問題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動駕駛汽車革命”已經開始了。我的這一想法并非出現在汽車能幫助我們避開其他車輛的時候,因為我相信這是最簡單的,汽車上的傳感器能識別前方道路是否關閉就是這最簡單的事情之一。而機器人汽車知道我喜歡在Cabela買東西、然后把我送過去,則是完全不同級別的事情。安全性一旦有了保障,之后的下一步,即個性化,就更難了。
為了讓智能傳感器正常運轉,汽車所使用的算法幾乎完全基于復雜的數學。假設這樣一個場景:汽車將以特定的速度行駛,前方的障礙物是一個施工標志,其他車輛開始減速。這已經不錯了。然而,智能汽車卻能理解我的需求和動機、我的行程安排,甚至是我的優先事項?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挑戰。
人工智能正在主動理解人類需求
這與Alexa是類似的,它這樣的語音機器人其實只是在提供事實和信息。在這一點上,他們并非過于個人化。
Alexa對我的了解并不多,甚至連我的襯衫尺碼都不知道,今年夏天我開始每天騎行之后,襯衫尺寸小了一點。而在亞馬遜Echo揚聲器上,許多所謂的人工智能功能其實只是算法而已,類似于傳感器在汽車上的運轉,它們可以搜索數據庫。
然而即將到來的革命則是令人工智能理解人類大腦,我們的偏好、我們的選擇或欲望。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首先,我的偏好會變,今天我想騎自行車,明天我想去海灘,人工智能將不得不適應、響應、調整和重置,每天重復上千次。
它需要像人腦一樣工作,不斷地根據變量做出細微的調整,真正的人工智能是為人類服務、了解人類的,我們不再需要理解它或為它服務,我們說話時,它能聽到我們的聲音,我們不需要學習它的參數,相反,它會學習我們的參數。
當然,我們還沒到那一步,我們大多數人仍然整天都在使用智能手機,到2030年左右,機器人將成為適應能力很強的人類助理,了解我們的行為,并順利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不會再迷戀科技了,科技將會被我們所迷戀。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