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全體會議討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征求意見稿)》,要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5年全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1%,食品、紡織、醫藥、汽車、計算機及通信電子設備增長依次為14.4%、12.8%、11.9%、14.3%和13.3%。發改委印發《“互聯網+”綠色生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將完善報廢汽車舊件、二手件、再制造舊件、再制造產品等相關標準。上海市:鼓勵外資投向以機器人、高檔數控機床、3D打印、智能控制系統等為代表的智能制造產業。
“三方位”挖掘智能制造大方向機會。
《中國制造2025》和十三五規劃將重點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智能制造是重中之重。制造業用工成本超過10%的增長是拉動智能制造裝備需求的最強基本面,2016年智能制造專項規劃或將是《中國制造2025》之后率先出臺的“X”之一,此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將支持國內智能制造產業的壯大。參照智慧工廠的三層結構,我們建議從智能控制系統、智能制造機器和智能終端產品三方面挖掘智能制造相關投資機會。
智能制造板塊迎來反彈機遇。
展望2016年,國內勞動力供給減少造成的制造業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趨勢不變,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對智能制造裝備的需求依然相對強勁。我們認為《“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征求意見稿)》印發后,與《中國制造2025》相關的智能制造專項規劃和機器人“十三五”規劃在完善之后有望于2016年一季度中后期出臺,估值壓力緩解和政策預期支撐智能制造板塊反彈。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