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國互聯網行業是冰火兩重天的一年。在"互聯網"和"雙創"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大量資本和人才向潮水般涌向互聯網行業,O2O和互聯網金融尤其受到投資者的喜愛,一大批互聯網企業在"春風"的吹拂下生長起來。
隨著秋天的過去,冬天的到來。國內的資本市場也迅速趨冷,整個互聯網行業都能感受到肅殺之氣,即使如BAT這樣的代表型企業也同樣受到了影響,漸漸放緩了擴張的腳步。然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資本市場并沒有給予企業過多調整的時間,那些靠風投"燒錢"以維持運營的企業迅速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退出市場,自此消聲滅跡。
商業邏輯的回歸
有人將2015年下半年開始的資本市場趨冷視作是對眾多企業,尤其是初創小微型企業的無情打擊。但從長遠看,這或許是整個市場正在回歸正常的表現。因此,有人表示,所謂的資本寒冬,并非是因為市場資金的短缺,而是資本向著理性的回歸。
資本市場的變化使得國內的互聯網企業需要重新思考舊有的商業模式,那種沒有實質商業內涵,純粹以"燒錢"來教育和擴展市場的方式已經顯得不合時宜。
在過去的時間里,國內的很多互聯網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基本在靠外來的輸血得以維持生存,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續性。企業要在市場中生存并壯大,終要遵循正常的商業邏輯,即為用戶創造價值;產生足夠的利潤和推動社會的進步。
O2O可能是此次資本寒冬中受影響最大的行業,此前時常出現的補貼大戰已經難覓蹤影。相反越來越多的O2O企業選擇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對服務質量的提升與品牌建設上。到家美食會的創始人孫浩提出"流量對于純互聯網或純電商來說至關重要,對生活服務卻并沒有決定性的意義。所有生活服務領域的事都要回到用戶對所提供服務的滿意度上。"
中國在經歷了30余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后,整個社會的結構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批中產階級正在崛起。根據瑞信2015年10月發布的《全球財富報告2015》顯示,中國的中產階級人數達到了1.09億人。并且這一數量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未來他們將成為中國消費的主流人群。
中產階級與屌絲群體不同的是,他們愿意為高品質的生活買單,同時他們也擁有這個經濟實力,因此,那個互聯網經濟就是屌絲經濟,誰抓住了屌絲誰就抓住了互聯網命脈的鐵律正在慢慢失效。未來互聯網企業特別是那些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企業勢必將會重回商業的基本邏輯。
互聯網行業進入深度整合階段
剛剛過去的2015年可以被稱為"合并之年",很多在同行業中廝殺多年的對手最終握手言和,成為了一家人。從年初滴滴、快的合并,到58、趕集,再到美團、大眾點評和年末的攜程、去哪兒,合并浪潮席卷了整個國內互聯網界。
這波合并浪潮的引發源頭在哪里呢?多家合并的互聯網巨頭所處的行業通過多年的經營已經趨于成熟,消費者已經養成了企業所期望的消費習慣,跑馬圈地的時代結束了。通過企業間的整合,可以將過去競爭所損耗的投入用到對用戶服務質量的提升上,以服務、創新、技術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盡管市場中的領頭羊已經坐穩,其它對手難以撼動其地位。但排名數一數二的企業之間,競爭卻始終處于膠著狀態,從而引發了一場持久的燒錢大戰。然而,一味地投錢不但沒能徹底擊敗對手,反而會使自身元氣大傷。沒有人能夠從中獲得真正的利益,企業的管理者深知這一點,卻又無可奈何。趕集網創始人楊浩涌在談到與58同城合并的理由時,提出"雙方打下去消耗太大,利潤全被打沒了。"
互聯網企業動輒數億但又毫無作用的燒錢方式,讓企業背后的資方本逐漸失去了耐心,偏偏又趕上了資本寒冬。因此,在資本的撮合下,曾經的冤家對頭不得不抱團取暖。
2015年的合并潮或許只是一個開始,在中國的互聯網界能夠實現盈利的企業并不多見,而更加謹慎的投資人會使得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失去外部資金的支持,不整合就死亡將成為未來擺在眾多互聯網企業面前的一道艱難選題。
云計算、大數據的基礎設施性質愈加凸顯
云計算與大數據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盡管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使用,但受制于專業性、宣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其重要性仍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馬云在一篇致股東的公開信中表示:人類已經從IT時代在步入DT時代……我們必須在數據技術的投入和發展上不惜一切的投入發展,我們正在努力讓數據和計算能力成為普惠經濟的基礎。
"大數據"的概念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出現在美國,但當時"大數據"的概念與今天的有所不同,并非是指數量大而是價值高。
數據在量上的大爆發是在社交媒體興起之后,數據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另一方面,移動互聯網的逐漸成熟,使得隨時隨地地交流,用數字化的方式記錄所見所感成為可能,隨之而來的是,數據的量級被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在這些數據中隱藏著關于個人、組織和社會的信息,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整理、分析,可以獲得眾多有價值的信息,甚至能夠憑此來準確預測個人、組織甚至是整個社會未來的行動和變化。其中蘊藏的商業、社會價值不可供量,這股有信息技術掀起的數據浪潮注定將對人類組織、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在人類每天所產生的數據中,大約有75%是非結構化數據,而這部分數據的處理難度要遠高于結構化數據,但其背后所蘊含的價值又使其不能被忽略,因此,需要運用大量的計算資源才能完成對每天所產生的非結構數據的分析,并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
大數據處理對計算的要求不僅體現在對性能的要求上,更要求計算資源能夠根據數據量的變化有較強的彈性,而這是傳統IT架構所難以做到的。云計算以其低成本、便捷化、可擴展性高等特征,為處理天量非結構性數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未來云計算和大數據將成為互聯網時代企業、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其重要性就如同發電廠、高速公路之于大工業時代一般。伴隨著4G網絡的進一步普及、完善和價格的下降,未來數據數量或將達到新的高度,誰能抓住數據,運用數據,誰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行業的龍頭。2016年,云計算、大數據的基礎設施性質愈加凸顯。
傳統企業深度觸網
就在幾年前,"互聯網"還只是一個圈內人才知曉的名詞,如今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已有所耳聞。對于很多傳統企業的管理者來說,"互聯網"是一個既時髦,但又讓他們感到困惑的概念。時髦在于所有人都在談論"互聯網",似乎這是一劑包治百病的良藥,而困惑則在于究竟該如何操作。
目前,有不少傳統企業的管理者所理解的"互聯網"還只停留于在網上做廣告,將自家的產品拿到網上銷售的初級階段。然而,停留于此的企業并沒有從根本上完成企業的升級改造,隨著整個市場的變化,最終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阿里巴巴副總裁曾鳴在談到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時提出三步走的戰略。第一步,在線,即把公司的所有環節都往互聯網上搬。第二步,形成企業與客戶間的時時互動,隨時接受客戶的反饋。第三步,以互聯網技術重構與上下游企業的關系,從而優化整個產業鏈,甚至可以跨界,將看似無關的業務網羅起來,重新創造出新的機會。
海爾本是一家傳統的電器企業,面對洶涌而來的互聯網浪潮,海爾積極做出改變,從思想、管理、組織架構、供應鏈、制造、營銷、銷售各個方面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的互聯網時代的發展道路。值得每一個傳統企業學習借鑒。
2016年對于國內的傳統企業將是異常艱辛的一年。全球經濟復蘇乏力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使得"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出口、消費或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水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企業的經營面臨著巨大壓力,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通過互聯網的相關技術與思維方式來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產品品質,降低成本成為企業必須完成的生死任務。
完善制度釋放互聯網紅利
2015年1月4日,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式落地,這是互聯網與金融相融合的又一重要成果。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行業風生水起,第三方支付、P2P、眾籌等概念被大眾所熟知。一批互聯網金融公司蓬勃而出,即使如中農工建交五大銀行,也不敢小覷這些依托互聯網而生的新型金融機構。
互聯網金融所爆發出的力量,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在改造傳統產業中所擁有的力量。但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逐漸成為了這一行業的良性發展,其中對互聯網金融企業缺乏規則和監管,成為最大的攔路虎。
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有媒體統計在2015年6月僅一個月的時間里,跑路和停業且注冊資本在5000萬以上的P2P平臺就有112家,而2014年全年跑路的P2P平臺也只有122家,甚至出現了一些純粹的詐騙平臺。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亂象叢生。
2015年的7月和12月,監管層分別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監管政策的及時出臺對國內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今后隨著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滲透速度的進一步加快,未來眾多行業內業已形成的生態都將被重構,舊有的制度已經難以適應行業發展趨勢的需要。因此,通過制度改革,釋放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紅利將繼續成為2016年的一個重要課題。
企業級服務大風漸起
過去的數年,互聯網行業中,TOC在全部業務的中占據了主導地位,TOB則只有很少的份額。然而,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根據IT桔子統計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10月底,國內互聯網企業級服務創業投融資共有283起,而2014年全年這一數字為230起,2013年全年則僅有67起。企業級服務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推動企業級服務快速增長的原因大體有三。其一,中國人口廉價所帶來的紅利正在消失,每年10%的人力成本增長已成為長期的發展趨勢。因此,依靠新技術減少人工成本成為一個企業提升運營效率的重要手段。其二,中國經濟受全球經濟周期調整和自身經濟結構變革雙重不利局面的影響,未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大部分企業將面臨資金的短期,這要求企業要大幅提升資金的效率,以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轉。其三,隨著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等相關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得互聯網企業對于企業的服務能力逐漸增強。
目前國內的企業級服務中以SaaS服務和大數據服務尤為火熱。但是,這并非是企業級服務的全部內容。近來,一種將企業級服務看作是提升企業運營服務和效率的觀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由此,企業級O2O的概念被提出,通過線上線下的服務,共同改變和優化企業的現狀,從而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率和效益。
在2016年會有更多的企業角逐企業服務這一萬億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只有運用創新的思想和技術,真正能夠幫助企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企業級服務商才能脫穎而出。
社群經濟的崛起
2015年10月,羅輯思維宣布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人民幣。一個以公眾訂閱號、脫口秀視頻和音頻為主要產品的公司能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獲得如此快速地成長,在過去的時間里是難以想象的。然而,現在這一切就這樣真實地發生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生動地說明了人類社群形成的根本根據,在于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身處社群之中的成員,存在著橫向的交互關系,在交互的過程中,成員之間的聯系愈加緊密。
互聯網的普及讓人們可以以更加低廉的成本,跨越地域的阻隔形成自己的社群。早期這種社群的存在往往是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形成的,與商業間并沒有什么明確的聯系。隨著商業與社群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圍繞著社群形成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該模式被命名為社群經濟。
這種模式以社群成員之間的參與、互動、口碑營銷為社群經濟的基礎,在社群經濟背后作為最終支撐的是電商,因此,其可以被簡單的表述為"圈層電商"。羅輯思維就是社群經濟的典型代表。社群經濟或將成為2016年互聯網經濟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虛擬與現實之間
在互聯網界,哪項技術將在2016年大熱,那一定非虛擬現實莫屬。什么是'真實'?如果說你能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就是真實的。那么這樣一個似乎無需置疑的答案,可能即將在未來被顛覆了。
人類發明了各種交通和通信工具使得人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地理上的束縛,但作為一個時間性的存在,人類直到今日仍無法跳出時間維度。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在理論上將可能賦予人類穿越時空的能力。
所謂虛擬現實就是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使得用戶沉浸在該環境當中,環境雖是虛擬的,但帶給用戶的感受卻可以如同置身于真實環境當中。虛擬現實產品將在消費、旅游、醫療、教育、游戲、電影、設計等多個領域被廣泛使用。2016年將有HTCVive、OculusRift等多款令人期待的虛擬現實產品進入市場。盡管虛擬現實技術和相關產品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一個屬于虛擬現實的時代正在慢慢開啟。
結語
歷史總是在不斷的重復,2015年的萬眾創新與十多年前世紀交替之時的互聯網創業潮的境遇是那樣的相像,在上一輪的互聯網泡沫退卻后,留存下來的是一些真正以服務見長、為社會創造真正價值的互聯網企業,而且時至今日它們依然是互聯網經濟的支柱。
業態的進化常常選擇螺旋式的遞進發展,15年后的今天,在經歷了2015年的資本浮華,以及清洌的資本寒冬之后,2016年讓人更為清醒。能否在市場中占據主動的核心要素并不是資本,而是找到自我的定位,一個惠及他人的確立的目標。企業發展的路徑在哪里?就在腳下。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