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智能制造正在成為全球制造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和競相爭奪的制高點。主要制造業國家紛紛出臺推動智能制造的相關戰略及政策,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高地。先進制造業全媒體立足制造業的領域,服務產業發展,推出“2017年智能制造世界巡禮”系列文章,為您梳理、總結主要智能制造國家及地區在2017年的重大事項。上一期,我們了解了意大利智能制造的最新進展,本期讓我們看一下瑞典在智能制造方面的近況。
總體而言,2017年瑞典在智能制造產業的主攻方向集中在3D打印、機器人和智慧交通三大領域,而生物3D打印所取得的技術成果尤為驚艷,具有國際影響。
3D打印:私造槍支帶來隱患,生物醫學領域成就突出
2017年1、2月份,瑞典警方接連查獲了兩把3D打印手槍。根據瑞典法律,這些3D打印零件本身并未違法,只有將它們組裝成一把能正常射擊的手槍后才算違法。3D打印機為那些希望制造私人武器的人提供了無數種可能性,瑞典警方擔憂立法難以跟上這些變化。
3月,來自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和薩爾格學院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成功地讓3D打印人體軟骨細胞在老鼠身上存活并生長。研究人員在一臺生物打印機中,用混合有人體軟骨細胞的水凝膠3D打印出一個活性組織。之后,他們立即將其植入老鼠身體。這個軟骨組織不僅存活下來,還在生長和血管化,這意味著它形成了自己的血管。在打印后立即將組織植入小鼠這一舉動意義非凡,因為學界以前都是在植入之前讓軟骨組織在實驗室中生長。
10月,GE子公司GE醫療集團在瑞典烏普薩拉開設了其第一家歐洲醫療3D打印中心。隨著新的醫療3D打印中心的建立,GE醫療集團正逐步提高其在醫療市場的占有率。新的醫療技術中心不僅僅關注將3D打印應用于現有的醫療設備,還將重新設計醫療產品以更好地發揮3D打印的優勢。
機器人:加強與中國合作,兩個機器人谷成功牽手
3月,被譽為歐洲機器人產業“心臟”的瑞典機器人谷與中德(沈陽)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內的東方機器人谷簽約,這意味著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沈陽將牽手瑞典最大的工業城市、世界首臺機器人發源地——韋斯特羅斯,在機器人產業領域正式拉開戰略合作的序幕,也為中瑞雙方在機器人領域的深入合作搭建了新平臺。此舉對于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提高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務型制造能力,促進兩市經濟的共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智慧交通:無人卡車高效又環保,無人機合體造出飛行座椅
4月,瑞典公司Einride設計出一款新型無人電動運輸卡車,名為T-Pod。它功能強大且十分環保,在提高駕駛安全性的同時保證了運輸的高效率。該公司已經開始了對原型車的測試,預計2020年之前會有200輛車上路。
6月,一位瑞典發明家用無人機制作了氣墊船模樣的飛行座椅,并在YouTube上發布了試飛視頻。據悉,他將七十六個無人機綁到一個座椅上,并用五臺遙控器遙控,八十臺高容量電池供電。視頻顯示,他在郊外乘坐著這個獨特的機器飛到了距離地面3米高的空中,還可以制動、改變方向和高度。
總體而言,2017年瑞典在智能制造產業的主攻方向集中在3D打印、機器人和智慧交通三大領域,而生物3D打印所取得的技術成果尤為驚艷,具有國際影響。下一篇,我們仍將在北歐駐足,去往挪威與芬蘭。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