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茶是傳統中草藥植物性飲料的通稱。廣東涼茶是中國傳統涼茶文化的代表。涼茶是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人體內熱的中草藥煎水做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治療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前不久,廣東質檢院國家食品質檢中心新建立的《涼茶中對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測定》和《涼茶中嗎啡、罌粟堿、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技術方法,順利通過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專家論證,被采納并應用于涼茶檢驗檢測工作中,助力執法部門打擊涼茶非法添加行為,相關案件入選2016年全國食品藥品稽查優秀案例。
涼茶歷史悠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涼茶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也帶來了不少問題,部分涼茶店經營的“涼茶”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涼茶。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在涼茶中非法添加西藥成分,以提高涼茶的功效,這已經成為了行業潛規則。對乙酰氨基酚等屬于醫學臨床應用的處方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方可使用。若消費者在沒有限制飲用量的情況下飲用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的涼茶,很有可能會導致多種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危害身體健康。
為嚴厲打擊食品藥品違法行為,保障民生食品安全,2016年8月,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轄區內銷售的自制散裝涼茶進行了抽檢,并委托廣東質檢院食品國家中心對樣品中的對乙酰氨基酚和嗎啡成分進行緊急檢測。但是,目前國內尚未有涼茶中上述成分的檢測標準,鑒于事件的緊急性和重要性,廣東質檢院成立技術攻關團隊,研究涼茶中對乙酰氨基酚、罌粟殼成分的檢測方法。技術團隊攻堅克難,突破技術難關,最終建立了技術先進、可行、可靠的《涼茶中對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測定》和《涼茶中嗎啡、罌粟堿、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技術方法,及時出具檢測數據,為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嚴厲打擊涼茶非法添加行為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