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涌天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顯示技術和算法等一些技術上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而要推動技術、產業的整體發展,今后一方面需要加強AR/VR軟件和平臺的專業化、團隊化建設,實現公司化運營;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調動企業、開發者創新積極性。他表示,隨著眼鏡式AR顯示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用戶的應用體驗會越來越好,但實現AR的大眾應用可能還需要5到10年的時間。
推動VR/AR發展必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是近幾年的熱門領域,也是未來有廣泛應用和市場空間的領域。王涌天說,增強現實是呈現人工智能內容最好的載體,可以最有效地把對工作和生活有用的信息呈現出來。
王涌天告訴記者,從全球來看,中國在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上的技術水平處于前列,有一些方面甚至領先。在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中,我國在頭戴顯示技術、動態柔性渲染算法以及一些行業應用上做得很好。
但在推動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規模發展中,我國還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制約因素。王涌天表示,應該從兩個方面入手推動發展:
一是加強專業化團隊建設,加快公司化運營步伐。從先進的算法到實用的軟件和平臺,需要多個環節共同協作,包括編寫代碼、測試功能、技術支持、市場開拓和調研等,這些工作需要比較大的專業團隊協作完成。例如測試,隨著新功能的加入,版本在不斷翻新,而有些新功能加入、版本升級后,有可能影響到原有功能,專門的測試團隊就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因此推動產學研結合,把先進的VR/AR算法變成實用產品是推動整個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
二是加強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從體制機制上鼓勵VR/AR的創新,保護創新收益。中國有創新人才,但一些辛辛苦苦做出來的好的軟件,也會很快被抄襲、盜版,導致前期大量的研發投入“打水漂”。現在知識產權保護對科技、工業和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重要,我國現階段的發展水平急需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護開發者、創新者的積極性。無論是虛擬現實還是人工智能,其中包含很多軟件,沒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很難形成為一個產業。我國推動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大國,就必須對知識產權高度重視,并在體制機制上進一步落實,強化保障力度。
王涌天認為,實現了以上兩點,虛擬現實的應用和推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在一種受保護的氛圍中,整個產業能夠開發出自己的軟件環境和平臺,而應用又是各行各業迫切急需,規模性應用局面不難打開。
增強現實眼鏡要做到輕薄好用
目前AR已經成為全球科技公司關注的焦點——蘋果的ARkit、谷歌的ARCore,兩大巨頭都希望能夠引領手機AR增強現實體驗的變革。王涌天認為,手機AR只是過渡,頭戴AR設備才是未來。但頭戴AR設備要戴著輕巧舒適,像普通眼鏡一樣,才會打開應用空間。
王涌天告訴記者,目前頭戴式AR技術正在逐步成熟,現在他的實驗室已初步實現了將AR功能和近(遠)視鏡的視度調節功能集成在一副眼鏡中,使用時人們不用在普通眼鏡之外再戴AR眼鏡,而是集成在一副眼鏡中,既有視度調節功能,又能夠通過眼鏡呈現計算機生成的信息,這樣以后AR眼鏡就可以取代手機了。他說,手機使用起來屏幕小、低頭看影響頸椎,而且觸摸屏占用了雙手,與此相比,光學透視式的AR眼鏡有很多好處,透視成像的屏幕大,成像遠,虛實融合,可長期佩戴,不影響身體健康。
王涌天說,做光學透視的AR眼鏡是非常難的,目前技術還在不斷改進,但無論從視場角、分辨率,還是從透過率、成像效果來看,我們在國際上都是十分領先的。他說,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研究如何做得更透更薄,以及加入視度調節功能。王涌天說,這樣的終端大約2~3年能夠做出來。
至于AR未來的應用,考慮到電池的續航能力還需要增強,特別是AR技術帶來的個人隱私保護還需要通過立法等手段解決,王涌天估計,AR大眾應用的成熟還需要5到10年。在此過程中,隨著人工智能、5G、云計算技術的發展,AR應用會有更大空間。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