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有關手機輻射的話題,相信大家已經聽過不少了。今兒咱們要說的是新近出爐的一種說法--手機屏幕越大,產生的輻射量就越大。這是真的嗎?
相比于小屏的手機,現下越來越多的大屏幕手機得到了不少使用者的青睞,良好的視域和感官效果那自是不必說,不過質疑也隨之而來。大屏幕就會有大輻射,為了驗證這種說法的真假,筆者專門找到了省無線電監測站一探究竟。
筆者:這里有三款電子產品它們的屏幕大小是不盡相同的,接下來,我將把它送到我身后的這個屏蔽室里去進行檢測,那我首先想問一下馬老師,咱們這個檢測為什么要在屏蔽室里呢,咱們這是檢測的什么呢?
陜西省無線電監測站工程師馬嬙:這個屏蔽室其實就是一個金屬做的大籠子,它可以屏蔽掉外界的一些干擾,然后使咱們的實驗數據更準確一些,環境更純凈一些。
筆者:那您手上拿的這個是咱們待會要用的儀器嗎?
陜西省無線電監測站工程師馬嬙:這個就是咱們今天用來測量的設備,它的名字叫電磁輻射功率場強測量儀,我們主要就是用它來讀數,進行多次測量,然后取一個平均值,對屏幕大小不同進行比較。
實驗一:屏幕4.8、5.3、和7.9英寸
首先,我們檢測的是在飛行模式下,也就是沒有通信信號影響的時候,三種產品的輻射量。在屏幕常亮的狀態下,實驗員依次將三款產品固定在基座上,然后開啟測量儀。不同屏幕尺寸的機子各測試五次。分別記錄后,取平均值。隨后,又用同樣的辦法測試在鎖屏狀態下各自的輻射量。
實驗結果:屏幕常亮時:4.8英寸 0.0076 mw/cm 鎖屏時: 4.8英寸 0.0070 mw/cm2
5.3英寸 0.0034 mw/cm2 5.3英寸 0.0034 mw/cm2
7.9英寸 0.0057 mw/cm2 7.9英寸 0.0031 mw/cm2
陜西省無線電監測站工程師李瑞景:它現在這個情況就說明,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屏幕長亮的手機輻射的功率密度比屏幕鎖屏的時候是要大一些的。第二個問題就是說,因為我們通過這樣的測試結果可以發現,測試的手機輻射的這個大小和屏幕的大小,沒有必然聯系。也就是說,并不一定屏幕越大,手機輻射量越大。有可能結果是恰然相反的。
實驗一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證明,并非屏幕越大輻射量就會越大。不過,細心的觀眾可能要問了,通訊模式下的輻射量又是什么樣呢?
在飛行模式下,小屏幕的手機輻射量值反而高于大屏幕的。那正常情通信情況下,結果還會是什么這樣嗎?
實驗二:實驗器材 3.5英寸 4.8英寸 手機兩部
第二組實驗依舊在屏蔽室里進行,但不同的是,屏蔽室的大門已經打開,讓通信信號暢通。考慮到不同運營商信號制式的不同,我們實驗中的手機都是在GSM制式下進行來電檢測。相比于上一組實驗結果都是在小數點后三位,來電狀態下的手機輻射量值可就高了不少。實驗員依舊每個手機測量五次,取平均值得出最后結果。
實驗結果:來電狀態下 3.5英寸 0.6555 mw/cm2
4.8英寸 0.1513 mw/cm2
陜西省無線電監測站工程師李瑞景:經過測試,3.5英寸的手機,它的功率密度達到0.6555的毫瓦每平方厘米,然后4.8英寸的手機,只有0.1513毫瓦每平方厘米,這樣說明一個問題,手機的屏幕大小和手機功率密度也就是手機的輻射沒有正相關關系的,并不是說,手機屏幕越大它的輻射就越大。
專家表示,通常意義上,手機的輻射由通信信號和機器本身元器件兩部分輻射組成。總體來說,通信信號輻射會大于元器件輻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根據測試結果,兩部分輻射量加起來,距離業界制定的50毫瓦每平方厘米的標準來說,還有一定距離。對人體來說,都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陜西省無線電監測站工程師馬嬙:電子輻射,你可以從時間還有距離上來把握,一個就是說不要長時間使用,另外就是說使用的時候盡量距離拉長,比如說你撥電話或者接電話。接通的那一瞬間,2S之內最好不要貼在耳朵上,另外就是說,打電話的時候,可以使用耳機,這樣可以減少電磁輻射量。
(審核編輯: 小丸子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