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指導和推進云計算發展的產業政策,云計算產業日益成熟。其中,政務云作為云計算向傳統產業融合的重點領域,整體行業發展迅猛,備受關注。
2018年3月21-22日,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支持的"OSCAR云計算開源產業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會議特設“中國政務云發展論壇”,邀請了來自政府、企業和其他機構的代表共同探討我國政務云發展的政策導向、技術標準情況和發展現狀,探索政務云發展的新方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云大所政務大數據負責人姜春宇出席了會議并發表主題演講。
姜春宇:感謝續總,感謝各位嘉賓,堅持到現在,現在已經進入下半場。從上面的演講嘉賓內容來看,好像混入了一個跟云沒太多關系的主題。我是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跟云計算,也是政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塊,政務大數據標準化現狀和趨勢。
我前面有三張片子更多是從政策方面,和現有標準發布情況,給大家一個呈現,第四張片子是一個總結。大家感知一下近期國家層面發布的電子政務和數據相關的一些文件與指引,剛才浪潮朱總也提到了,中間有一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2017年提的。我個人認為,我把國家層面標了三個加重的,一個是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2016年發的,緊鑼密鼓的又發了一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第三個是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試行),發改委和網信辦發的,都是這一兩年的事,密集發的。剛才我網上搜了一下,大部分省和市都緊鑼密鼓跟著國家的步驟發了XX省或者XX市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或者政務數據資源共享管理辦法。什么原因呢?密集在2016年、2017年時間檔發布呢。
標準化的東西,我們在2007年很早就已經有國家標準了,政務信息資源交換體系2007年,政務信息目錄體系2007年,它是兩個不同側面。一個是從技術維度交換共享,你這個應該有哪些功能點,有哪些技術規范和要求,這是交換體系標準解決的問題,目錄體系,解決靜態目錄編寫,云數據規范,可以說在07年那個時間檔,我們已經有了一系列相對比較規范的標準。為什么在2016年、2017年才會有了目錄編制指南?意味著2007年發布這個標準的時候并沒有配套相應標準使用方法,正確打開方式并沒有配套。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地方一系列的。
其實最早發地方標準是北京市,跟國標是一個時間維度上,也說不清楚誰參考了誰,互相都有。北京市最早發布信息共享交換平臺技術規范,緊接著山東和廣東是在2017年指南出來之后,2018年初發布了一系列標準規范。在這之前,除了北京市有相應的跟隨國家標準與地方標準出臺,其他的好像并沒有相應的跟隨標準,而只是等那個指南出來以后,包括一系列東西出來以后,2016年、2017年緊鑼密鼓,各個地方政府才開始投入到這場革命里面,或者這場運動里面。什么原因?從時間軸上給大家拉伸一下。
2006年北京市最早發布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技術規范,國標大概參考了這套體系,陸續發布了兩個標準體系,一個是目錄,一個是信息資源。過了八年,其實杭州市這個都不算,可能是2016年吧,到2016年,大概九年時間,這其中關于信息資源共享標準再沒有新的修訂、新的更新,也沒有進一步的指導。直到2016年的時候,國務院才發了信息共享暫行管理辦法,上海、貴州,大部分省市都緊跟著這個辦法發布了自己本省的落地版。2017年國務院又發布了政務信息整合共享實施方案,還有目錄編制指南,緊接著所有各省市才動起來。我們中間有八九年是空白的,沒干什么,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好像都沒跟進干過什么,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可以值得大家推敲一下?,F在在標準體系里面地方做的不錯的,現在緊鑼密鼓在做的是廣東和山東,還有一些其他省市,因為他們出了相應的實施方案,方案里面肯定都寫了相應標準規范要出,現在我看到的是廣東和山東發了。
所以,這是時間軸上的。我們拉伸總結一下,之前國家標準是解決什么問題呢?目錄體系是解決資源元數據編碼規范,交換體系是解決功能架構,但種種原因,這套標準體系并沒有被推廣起來,這十年來推廣進展緩慢,各個地市和地方政府都是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建設系統,包括構建自己里面的數據規范與標準。我也去過很多地方政府交流過,說你們的信息化有沒有參考國標或者什么什么的,好像答案都不是特別樂觀,可能都沒有去參照,也不知道有這么回事。我們觀察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節點,06、07、08,甚至2010年、2013年以前,我們談的是政務信息資源,2013年以后有什么概念呢?大數據概念來了,等于說當年我們要在的交換共享體系等大數據時代來了以后,發現又有了新的任務,除了把部門信息系統共享起來,大家數據能夠互相打通以外,還面臨大數據數據資源的匯集,包括為各個部門提供一套分析支撐的能力。另外一個是數據要形成資源和資產,要對外輻射到整個社會、企業,有一個資產化資產運營的需求。所以突然從2013年又多出兩個任務,支撐業務分析,支撐社會對政務數據的需求。這七八年空檔期造成它任務變多了。
我把國務院最近發的三個主要文件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我個人理解它們是三把斧。
第一個,政務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它到底說了什么事呢?確立了一個共享原則,四點:共享是常態,不共享是例外,這是第一個原則。需求導向,無償使用,部門之間共享,只要是合理需求,你可以提,提完,你可以免費使用。統一標準,統籌建設,不能再自己隨便建了。建立機制,保障安全,安全是很重要的。這是四個原則。
政務信息資源也進行了分類,從共享層面進行了分類,數據分三類,無條件共享、有條件共享和不與共享。第三個,確定了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定位,分為內網和外網兩個部分,支撐各政務部門開展求知欲望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的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未來會有進一步定位,這個共享平臺到底設立成幾級,比如國家級是不是有一個,省是不是有一個,市是不是有一個,到縣是不是就沒有了。這樣的話,市和省之間是不是有一個打通,省和國家層面是不是要有接入,肯定要有這樣一個規范出來。第四個,確立分工,發改委網信辦出臺一個評價辦法,很有意思,國家突然意識到以前光推一套標準出來沒人用,沒人執行,為什么呢?不知道怎么用,用了能干什么,用了以后好壞誰來評估。所以這些原因促使國家連續發了三個文,他來解決的就是他現在要建立一套評價方法。網信辦是負責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發改委和財政部、網信辦還要建立一套項目建設投資和運維經費協商機制,說明評價好壞和后續經費申請是有關系的。這樣的話,我覺得這個思路是對頭的,我來給你打分,不合格的明年這部分運維費用,或者是建設方面的費用,我就給你砍了,這樣的話大家有一個權利在那,你就不得不重視這些事情。
我們再看一下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實施方案解讀,它到底說了什么事。首先它針對的是什么?上一個演講嘉賓浪潮朱總講到,僵尸系統太多了,沒有備案,哪個部門都隨便自己想建一套系統就建了,建的好不好,用不用,壞沒壞,有沒有監督,花了多少錢,都沒有,現在要清理僵尸系統,統一在大平臺里面,五個統一原則。工程規劃統一,標準規范統一,統一備案管理,統一審計監督和統一的評價體系,這個思路非常清晰,以后要建的這些系統,中間有一個部門要去管理,要去問責,要去了解,知道你的進展。
它里面還有22項重要細則,總體目標,分兩步走,2017年完成國務院各部門系統整合清理工作,2018年6月實現各個部門整合后的政務信息系統統一接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要有國家層面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接下來它有10項重要任務來做,包括審清結合加快消除僵尸信息系統,看你都在哪,我要清理你。二是促進內部信息系統整合共享,能整合的都放在一起,別再自己單獨建。設施共建,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開放網站,共享網站等等一系列舉措,大概有22項細則。有七項保障措施,包括組織領導,推進落實,我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是評價考核審計制度,這種制度的建立我覺得才是真正能往下推行的良好機制,沒有一套評價考核機制,沒有一套審核機制,還有備案機制,很多東西其實是無據可查的,沒有辦法管理起來。我們再看一下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試行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國標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國家標準這個,當時我看的時候也覺得有點抽象。但是這個指南比較好,比較有意思了,可能國家部門也意識到了它的標準沒人用的原因是什么了,你給人家一個標準過去,人家不知道這玩藝是啥,它必須附帶一個正確打開方式的指南,就像買一個家具,你要給人家家具組裝說明書。所以,這就是目錄編制的說明書,發出來了。
首先,它解釋了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分哪幾種,從資源維度分基礎信息,主題信息,部門信息,基礎信息包括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社會信用。主題信息,比如屬于公共服務類的、健康保障、社會保障這些大的類別。從涉密維度來說,只有兩個分類,涉密和非涉密,共享維度是三個點:無條件、有條件、不予共享,你的一個數據資源,你的一個表,這個表怎么樣描述,目錄元數據,有這么一長串的鏈來描述表是什么情況,名稱分類、摘要、共享屬性、開放屬性、更新日期,每張表作為目錄必須填寫到目錄元數據下面去,這樣的話你就很清楚這個表共享類型是什么,信息項是什么,資源格式摘要這些東西全都清楚了,它告訴你目錄元數據的格式。第三點,很清楚告訴你目錄編寫流程,以前光給你格式,不告訴你怎么編。包括前期準備,目錄編制與報送,目錄匯總與管理,目錄更新,這四步每步里還有小的點,包括誰來做這個事情。我個人認為,前幾年我們一直沒有把這套標準體系推起來和用起來的原因就是缺乏手段,包括標準說明書和指引,以及后續審核評估機制,所以整個標準肯定推不起來。業務系統建設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沒有參考國標標準來建設,很落后,有的是人上門查數,在這個電子化時代,很多都是人工的行為,還有專業機構的缺失。我一直認為,政府部門需要一個數據類的,包括系統架構類專業機構的輔佐,包括數據類數據標準建設、運營管理這套東西,挺復雜的,這些東西不是政府單獨面臨的,大家都面臨海量數據涌過來,怎么樣做分析和支撐,在銀行和運營商這都花了很大力氣,有專門人員做這件事,我們的政府部門很缺少這樣的專業化人員幫他們做這樣的事情。
還有數據共享權責,我們經常談責任,很少談激勵,如果愿意去共享,我愿意把我的數拿出來,能不能給我一些好的激勵方式,促成我做這件事情。我覺得應該從正面想這些措施。另外,數據的集中又會造就新的權力,數據即權力,很好理解。你管數據,我要用個數就要求你給我看,我跟你關系好,你給我先反饋點,我跟你關系不好,我是不是就不符合你。所以要明確管數據機構的權責是什么,他的定位是什么,不能造就新的武斷和權力機構,一定要定位為它是為其他部門服務的機構。還有安全和保護,這個強調很多遍都不為過。
我再講講政務數據治理和數據資產管理,在大數據時代,我認為它是一個新的挑戰。以前政府部門想做的很簡單,想把數據孤島打破,比如公安想調一些其他部門的數據,民政部門想用一些公安戶口身份證數據,因為它更準確,有些東西確實自己數據缺失了,所以想有共享交換平臺,把各個委辦局的數拉通,你有需求就可以調。幾十年前一直想干的就是這么個事,但是結果大數據來了,這個事干一半沒干完,大數據來了。中國所有的企業都在面臨大數據轉型,把以前業務系統數據要拿出來,拿到分析平臺里去分析,去調查,去了解,發生了什么,未來會發生什么。政府部門也一樣,他發現這些業務數據他也要拿出來,用于支撐政府領導的決策,公民的服務,城市的管理,公共安全等等等等,他也需要這些。所以在共享交換基礎上它又變了,它又增加了新的東西,我要用數據提升我自己的政府能力,因為政府是一個公益性的存在,它的數據還有一部分是需要釋放給社會的,讓社會各界人和企業來用的,所以它也有數據整體運營、對外開放這一系列東西,也有數據運營和資產管理的問題,所以就有新的任務出現了。
這是我提的架構圖,它把數據采上來,存儲,打通了,共享交換了,第一步做完,還要支撐上面各個政府部門委辦局的應用,招商部門關心哪些樓宇沒有招滿,哪些部門要用,經濟部門關心今年宏觀情況怎么樣,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怎么樣,公安、交通等等,每個部門都有關心運用大數據要做的事情,未來還有對公眾開放的,有些企業可以用政務數據進行信息挖掘,促進更細領域的服務。所以它的責任轉變了,有了數據資產管理這項服務。
什么叫數據資產,我們做過《數據資產管理實踐白皮書》,我們定義的數據資產,單指企業,我覺得任何企業和政府部門都可以包含在內的,能夠為實體帶來經濟利益的,能夠為企業產生價值的數據資源。貴州出臺了《貴州省政府數據資產管理登記暫行辦法》,它說政務數據資產是指由政府服務實施機構建設、管理、使用的各類業務應用系統,以及利用業務應用系統依法依規直接或間接采集、使用、生產、管理的,具有經濟、社會等方面價值、權屬明晰、可控、可交換的非涉密政府數據。福建也出臺了,它認為數據資源是公共資源,是國家資源,把它納入國有資產的概念,變成國有資產以后,有些部門再不開放,就有法律風險了。我們看一下數據資產管理模型,這也是我們自己在白皮書里面梳理的模型。
底下有組織架構和制度體系做支撐與保障,組織架構是誰具體負責什么樣的事情,制度體系是用來考核這些人員做的怎么樣,有些規范性指引文件。上面九個活動是具體這些事情,涉及哪些事要做,包括數據標準、模型、元數據一系列事情,這和我們國際化打碼做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有一些溫和的。我們認為,政務這套東西牽涉的是要明確原則,我管理政務數據資產管理事情,首先要確立一個原則,資產是歸誰所有,是國家所有還是公民所有,怎么管理、怎么利用,怎么控制它。還要建立相應管理機構,現在各個省市都有大數據管理局什么的,可能以后會進一步細化出來一個數據標準,或者數據資產管理,或者運營的機構,可能里面又長出來一個處,長出來一個科,專門做這件事情,主要做數據運營和管理,包括監管。需要建立一整套流程和規范,包括評估它的實施效果這一套。
我們自己也樹立了一套實施路徑,建議性的,不一定大家都是這個樣子,這是我們自己的認識。前期第一步,確立需求,搭建組織架構,第二步,盤點政務一個市或者一個部門數據分散在哪里,規模多大,產生的頻率有多高,一系列的盤點,開始進行匯聚,建立平臺。把數據標準完善,把質量提升,了解數據和數據的關系,接下來做運營的事情,包括敏感數據的,劃分數據安全等級,數據權限。最后是整個提供給其他部門要做數據應用,包括對應用的活性,數據本身使用的活性,成本,最后應用產生的價值,要進行一套全量評估。因為現在很多企業流行評估,大家都講數據價值,我們先來講數據成本,數據的價值有時候很難衡量,但數據成本很容易衡量,我用了多少臺服務器,花了多少人、花了多少周期、花了多少錢把它建立起來,承載這個數據的平臺多少成本,把這些成本算出來。最后估算這個平臺上線以后給用戶,或者給政府,帶來多大效用,這些東西肯定要機器化評估,所有企業大數據團隊都在做這些事情,因為搞了半天,領導問你到底給我帶來哪些價值他說不清楚。
最后,我們也正在牽頭做一個事情,信通院準備在大數據發展促進委員會下面成立政務大數據工作組,著力于 梳理政務大數據解決方案的技術標準,政務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治理的,所涉及的規范、流程與標準,包括已有的哪些最佳案例,我們要在工作組里面做出來,共享給大家,包括提供給政府做參考。這里面有一些治理體系的梳理,交換共享體系梳理,可以用標準化方式,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把它做起來,其實我們前期也做了很多這樣的工作,可信云有可信云的一套評估體系,我們有大數據產品的一套評估體系,正在梳理大數據廠商的產品能力,我們希望給行業做數據資產管理過程中所需要的方法論和規范制度這些東西梳理出來,確實對任l何一個行業企業,或者一個政府,都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這件事情必須有群策群力的過程,達成共識,形成有用的經驗。
今天我就講這么多,謝謝大家!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