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電池車真的燃燒氫氣嗎?
不是,燃料電池車利用氫氣產生電能,然后電能驅動電機帶動汽車行駛。
那么,氫氣是怎么發電的?
中學化學課講過:電解液通電后會產生氫氣和氧氣。燃料電池的內部進行的就是該反應的逆反應。
汽車燃料箱里的氫氣被導入到燃料電池組,并在這里和空氣中的氧氣相遇。當氫氣、氧氣共同暴露在電解液時發生反應,生成水和電流。
每塊燃料電池都具有陽極(也是氫氣進入燃料電池的入口)、電解液(反應場所)和陰極(是氧氣進入電池的入口)。一塊燃料電池不足以帶動整臺車,所以廠家會將多塊燃料電池堆疊起來,套在一個看上去像蓄電池的殼體中。所以你也可以簡單地將它看作普通的電池。
氫氣從哪來?
氫元素是地球上大量存在的元素,在水、天然氣等資源中都有氫元素的存在,只可惜它們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目前,工業使用的大部分氫氣來自天然氣,此外氫氣還來自于水解和生物甲烷反應。
既然制取氫氣也需要耗費能量,那么它的意義在哪?
這是個微妙的問題。像汽油一樣,氫氣也是一種能量載體。通過燃燒,汽油產生出用于驅動內燃機的熱量和高壓。相比之下,氫氣和氧氣結合產生出用于驅動電機的電能。
煉油的過程也耗費大量能源,但是汽油作為歷史很長的車用能源大家用得不是也好好的嗎?也沒有人質疑它的生產效率。如果石油儲量無限、污染可以忽略,那么汽油可能就被一直使用下去了。
制取氫氣也是類似。現在已經出現了通過風能和太陽能制取氫氣的方法,會大大降低氫氣的長期成本。
另外汽油價格為每加侖3.5美圓,可以驅動汽車行駛50英里。一公斤氫氣價格5美圓,但新涌現的燃料電池汽車可以用一公斤氫氣形式70英里。
但是如果我們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分解氫氣,那干嘛不直接用那些電能驅動汽車(純電動汽車)?
好問題。沒錯,純電動汽車EV具有價格較低、使用方便的優勢,只需插上插頭就能充電,但是它也有兩大局限:一是行駛里程,2014款特斯拉Model S是EV中行駛里程最長的,單次可行駛200英里,但是相比之下,本田FCV燃料電池車可以輕松達到300英里的續航里程;二是充電時間,本田FCV加氫過程僅需3分鐘左右,但是特斯拉Model S即便是在特制高流量充電設備上,也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充滿。所以,在新的電池設計面世之前,氫氣是更好的選擇。
豐田是唯一的提供燃料電池汽車的企業嗎?
錯,豐田甚至不是第一個提供燃料電池汽車的企業,許多其他廠家都曾在歷史上開發過類似車型。但是,由于生產成本過高,這些原型車和少量的測試用車都沒能獲得大規模成功。
豐田僅僅是宣布會在2015年發布價格合理的燃料電池車,這都要歸功于深入的研發,所以新車價格才能從十萬美圓降低到七萬美圓。
本田和現代也計劃在明年推出各自的相應產品,到時候誰強誰弱還不一定呢。
價格還會再降嗎?
如果你在日本生活,政府補助較高的話,那么你可以以五萬美元購入該車。
通過政府幫助,車企有機會通過提升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量來實現盈利,最后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
請回憶20年前第一臺手機的價格是多少?但是現在一臺基本型手機僅需60美圓,這就是技術的發展趨勢。所以,是的,如果人們購買燃料電池汽車,它的價格就會繼續降低。
但是它們的安全性如何?滿載著氫氣到處行駛貌似不是好主意,想想新登堡號飛艇的故事……
忘了新登堡號吧,那是80年前的事情了,當時的飛艇可以說是易燃外皮加易爆氫氣的簡單組合,無論如何是要爆炸的。
但是燃料電池汽車內的氫燃料箱可以承受700個大氣壓。豐田曾用多種口徑的武器向氫燃料箱射擊,最后僅有50口徑子彈穿透了它。而且即便如此,氫氣最后也只是安靜地泄漏出來而已,沒有爆炸。
加氫站的建設成本其實要高于加油站,但是推出燃料電池汽車的企業已經承諾會資助加氫站的建立。除此之外,加氫的操作和給汽車加注液化石油氣LPG是非常類似的。把車停到泵前,連接加氫噴口到氫燃料箱入口,加氫,斷開連接,然后交錢走人。
(審核編輯: 小丸子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