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根據中本聰的思路設計發布的開源軟件以及建構其上的P2P網絡。比特幣是一種P2P形式的數字貨幣。點對點的傳輸意味著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統。
通俗點說,比特幣的總量是固定的,以特定的算法每周期的產量逐漸下減少。現在比特幣的大概是一個幣等價于1.26w。比特幣在網絡的流量甚至比肩于美金。這是始作者意想不到的。
5月12日起,許多人都被“勒索病毒”的消息刷屏了,全球近百個國家共同遭遇了這場大規模的網絡病毒襲擊,高校告急,醫院告急,許多公司單位的局域網系統也紛紛淪陷。
這一波來襲的病毒會鎖定“中招”電腦的文件并發出“勒索信”,信中黑客提出支付贖金解鎖,而這筆關鍵的贖金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幣種,而是虛擬貨幣——比特幣。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病毒爆發前兩天,中國的比特幣價格再度暴漲,最高突破萬元!比特幣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為什么“勒索病毒”偏偏選擇比特幣作為贖金?這么“火”的比特幣,“你值得擁有”嗎?
之前聽同事聊起過比特幣,在前幾年第一波搞比特幣的人基本都已經是大富大貴,因為那時候比較容易拿到手,大批礦工的涌入在加上新周期的到來,幣變的越來越難。
區塊鏈,我理解的大概是這么個意思,各種龐大零碎匯總算法所得到的結果與比特幣算法相對比,拼的是一個概率問題。
區塊鏈技術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在早期并沒有太多人注意到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但是當比特幣在沒有任何中心化機構運營和管理的情況下,在多年里非常穩定的運行,并且沒有出現過任何問題。所以很多人注意到,該底層技術技術也許有很大的機制,而且不僅僅可以在比特幣中使用,也許可以在許多領域都能夠應用這種技術。于是把比特幣技術抽象提取出來,稱之為區塊鏈技術,或者分布式賬本技術。所以從某個角度來看,比特幣可以看成是區塊鏈第一個應用,而區塊鏈更類似于TCP/IP這樣的底層技術,以后會擴展到越來越多的行業中。
通俗點,將一個完整的主題劃分為若干細小的部分,分工明確專業化,避免集權型的弊端,使得這個系統精細化的運行。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