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從三軍醫大西南醫院獲悉,該院綜合實驗研究中心主任羅陽教授與檢驗科主任府偉靈教授及其團隊在歷時4年研究后,成功利用太赫茲光譜首次實現了多種臨床致病菌的快速檢測,其檢測時間只需要10秒左右,這意味著太赫茲光譜將有望首次在臨床醫學上運用,具有劃時代意義。
太赫茲時域光譜用于快速無標記檢測和評估病原菌
從2012年起,這個研究團隊開展了大量研究,他們發現太赫茲波對水吸收特別敏感,其生成的光譜能檢測出不同細胞的含水量,甚至連細胞內部水分子的振動或旋轉,光譜都會呈現出不同的形狀。
該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著名光學期刊《生物光子學》上,題目為《太赫茲時域光譜用于快速無標記檢測和評估病原菌》。
“太赫茲波,也就是頻率在0.1到10太赫茲之間的電磁波。”府偉靈介紹,和X射線相比,它波長更多,穿透力卻遠不如X射線。
從2012年起,這個研究團隊開展了大量研究,他們發現太赫茲波對水吸收特別敏感,其生成的光譜能檢測出不同細胞的含水量,甚至連細胞內部水分子的振動或旋轉,光譜都會呈現出不同的形狀。
為進一步開發太赫茲光譜的檢測潛能,他們開始研發太赫茲生物檢測技術。怎么檢測?羅陽舉例說,以腫瘤為例,腫瘤內部的新生血管遠多于正常組織,血管里含有大量水份,太赫茲波一照就出現明顯的吸收,從而能準確判斷病情。
目前,西南醫院檢驗科已經收集了金葡萄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細菌的太赫茲特征性光譜。同時,他們已向國內超過100家醫院檢驗科發出邀請,欲建立不同細胞和細菌的光譜數據庫。屆時,只需要極少量血或唾液,就能快速檢測出感染上了什么細菌,結果更準確,實現科學用藥。
(審核編輯: 滄海一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