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引導各區域數據中心供需對接、提升應用水平,指引用戶從全國數據中心資源中合理選擇,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發展司編制出版了《全國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2017)》(以下簡稱《指引》),包括全國數據中心建設發展情況、分區域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用戶選擇數據中心指引三大部分,供各區域開展數據中心建設規劃、用戶科學合理選擇數據中心作參考。
一、全國數據中心建設發展情況 《指引》根據全國數據中心建設使用情況的調研結果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共計1641個,總體裝機規模達到995.2萬臺服務器,平均上架率為50.69%;規劃在建數據中心共計437個,規劃裝機規模約1000萬臺服務器,產業整體增速較快。 利用率方面,國內數據中心總體平均上架率為50.69%。其中,超大型數據中心的上架率為29.01%,大型數據中心上架率為50.16%,中小型數據中心上架率為54.67%。北上廣深數據中心上架率達到60%~70%,表現出相對飽和的局面,部分西部省份上架率低于30%。 網絡質量方面,全國在用數據中心有47%直連骨干網,數據中心出口帶寬平均為332Gbit/s,折合平均每個機架帶寬500Mbit/s。能效方面,全國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PUE為1.50,大型數據中心平均PUE為1.69,最優水平達到1.2左右。 二、分區域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 《指引》將全國分為六大區域(北京及周邊地區、上海及周邊地區、廣州、深圳及周邊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進行了詳細的數據中心建設應用情況分析。 以北京及周邊地區為例,北京地區數據中心資源緊缺,相關應用需求可轉移至河北、內蒙古、天津等地數據中心承接。截至2016年底,北京在用數據中心機架規模為14.6萬架,規劃在建數據中心規模為4萬架。根據預測,2018年北京地區可用數據中心規模將達到18.6萬架左右,需求規模將超過30萬架,供應存在較大缺口。與此同時,河北、內蒙古、天津等距離北京較近地區,預計2018年可用數據中心規模將達到49.2萬架(具體數據見下表)。上述地區數據中心網絡質量較好,大部分直連或經一次跳轉到達北京骨干節點,半數以上為多線網絡接入,基本按照較高可用等級建設,在規模和能力上具備承接北京外溢需求的條件。 北京及周邊地區數據中心規模統計及預測 從全國分區域情況來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數據中心資源最為集中,但受限于地區承載能力,新建增速正在逐步放緩,可用資源有限,租用價格相對較高,相比而言,其周邊地區尚有充足的可用數據中心資源,網絡質量、建設等級及運維水平也較高,總體租用價格成本相對較低。此外,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可用數據中心資源豐富,規模較大,價格優勢明顯。 三、用戶選擇數據中心指引 《指引》提出網絡質量、價格成本、建設運維水平是選擇數據中心時重點考慮的因素。網絡質量方面,網絡時延是影響數據中心業務選擇的重要因素,《指引》給出了網絡時延的計算參考方法和不同種類業務的時延要求,用戶可根據需求具體測算;價格成本受建設投入、運營成本及供需關系決定,一線城市數據中心供應緊張,租用價格相對較高,一線城市周邊地區及中西部地區供應充足,價格相對較低;此外,選擇數據中心時還需考慮建設等級、運維水平等因素。 總體來說,在選擇數據中心時,需從以上三方面因素綜合考慮。首先考慮網絡質量因素,如果開展的業務對網絡時延的要求較高,可根據時延要求圈定一定的地域范圍,進而綜合考慮數據中心的價格成本及軟硬件條件,合理進行選擇;如果開展的業務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網絡時延,則可以考慮將業務部署在可用數據中心資源更為充足的地區,避免集中在一線城市,以合理配置資源,提升使用性價比,享受質優價廉的數據中心服務。 為方便用戶查詢國內可用數據中心資源情況,《指引》在附錄中列出了各地區部分可用數據中心的主要信息。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