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加快經濟轉型、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正如春風化雨般“潤化”為世人所見的改革成果。
深圳機器人產業漸成規模 多家公司躋身世界前列
機器人產業即為一個例證。目前,深圳涉機器人企業超過3000家,其中專業機器人企業200家,年產值超過480億元。而全球機器人領域權威媒體、美國《機器人商業評論》剛剛發布的一項統計調查結果,為上述結論提供了新的論據。在第五屆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50家機器人公司名單中,3家中國公司首次上榜,其中兩家與深圳密切相關。
大疆創新躋身全球機器人公司50強
榮登榜單第12位的大疆創新,是在深圳轉型政策“春風拂面”的良好環境下誕生、成長、壯大于這座創新之城的,并由此揚名世界,成為全球占有率最高的消費級無人機企業。其創始人汪滔已成為全球技術創新領域的年輕榜樣,領銜研發的小型無人機銷量占全球50%,令“中國創造”在高科技領域嶄露頭角。目前,大疆估值達100億美元,36歲的汪滔以220億元財富位列《2016胡潤全球富豪榜》第512位。
而位列第18位的富士康科技集團雖發軔于臺灣,但近年來以深圳為主要基地和大本營,打造出全球矚目的“IT王國”,并將龍華基地鍛造成全球IT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這兩家機器人“全球50強”,并非深圳偶然冒出的特例,而是這里濃郁的創新氛圍、“適銷對路”的政策扶持、強大的產業融合配套能力共同鑄就的經濟現象。今年春節央視春晚和元宵晚會上,深圳優必選公司研制的機器人已向全球展現了“深圳智造”的獨特魅力。這些企業已然躋身全球機器人產業第一梯隊。
據了解,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50家機器人公司覆蓋11個國家,其中23%為名不見經傳的企業。美國3D機器人、瑞士ABB機器人、美國Aethon、谷歌和亞馬遜分列前五位。另一家上榜的中國企業為沈陽的新松機器人公司。
涉機器人企業超過3000家
此前,深圳發布的首份也是迄今唯一一份機器人行業白皮書透露,這座城市已有專業機器人企業200家,涉足機器人及智能產品的企業超過3000家,僅專業機器人產業規模就超過480億元。
白皮書由深圳市經信委、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深圳市機器人協會、市機器人產學研資聯盟共同發布,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而根據深圳市機器人協會今年1月發布的最新數據,隨著深圳機器人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市場化的快速推進,該協會的會員數量已從成立初期的30多家猛增至今年初的180家,會員企業的產值從2014年360億元增長至2015年約480億元。
白皮書指出,深圳機器人產業基礎雄厚,市場輻射能力強大,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水平領先中國。深圳也是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基地和中國最大的醫療器械、微電機生產聚集地。目前,深圳正開展產業鏈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多傳感器融合、人機交互、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取得突破,機器視覺、智能信息處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深圳與機器人相關的實驗室、孵化器和產業研資聯盟至少10余個。白皮書預測,2020年深圳機器人產業總規模將達3615-5468億元,增加值1265-1913億元。
政策“及時雨”加快行業和企業成長
在深圳機器人產業和企業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市委市政府相機出臺扶持政策,如“及時雨”一般起到了潤化和助推作用。
在全球機器人產業和市場爆發之初,深圳制定了《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深圳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政策》,重點支持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檢測儀器等。自2014年起至2020年的連續7年,每年深圳市財政都安排5億元,用于設立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這些產業的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能力提升、產業鏈關鍵環節培育和引進、重點企業發展、產業化項目建設等。
深圳還成立了專門針對機器人產業人才培育的職業培訓中心,以探求解決人才瓶頸問題。這些政策舉措,為機器人產業發展壯大起到了積極作用。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