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拆卸螺絲,用紅色圈注。用綠色箭頭表示拆卸方向。
4個腳墊,摳!漏出4個螺絲。
撕掉銘牌貼紙,下面有兩個螺絲。
腳墊還算易摳,貼紙就較粘,易損壞。建議撕下之前上吹風機加熱。
拿掉兩側塑料排風口。每一邊有4個卡扣。撬!形變韌性(很)強,大膽發力。
注意,兩邊卡扣位置不一,也就是區分左右及安裝朝向。裝回時稍留意。
鋁制外殼以“抽拉”方式取下。
注意,從風扇風道排風口方向抽出。
取下外殼后不要急于拆掉主板上的4個螺絲。
接下來是R3D更換硬盤拆解過程中的唯一難點,硬盤SATA口轉接排線。
這部分需要耐心,多上幾張圖。
先取下保護罩。撬。保護罩周圍的板上并沒有元器件,拆壞的可能性很小。
推薦工具用薄一些的一字批。環保護罩一圈均勻撬,不要一個角度撬過多。
取下保護罩之后看到排線,看箭頭方向打開90°排線卡扣。
還沒完。取下排線并不是水平方向拽下,而是垂直方向提起。
排線取下,可拿掉主板。
硬盤倉部分,有加固保護排線的貼紙。
將其取下,這里無需也不建議上吹風機。過熱會損壞脆弱的排線。生撕!
撕掉保護貼紙,取下硬盤倉上有4個螺絲。
終于看到要更換的硬盤。
拿出硬盤,并取下SATA轉接排線。將排線安裝至更換的硬盤上。
不必擔心硬盤倉容積。
由于R3D有8TB版本。所以艙內空間富饒,3.5’“厚盤”一樣可以從容安裝。
至此,逆序裝回即可。
注意事項:
1、排線!排線!排線!對于有拆機經驗的、動手能力強的朋友來說這部分難度并不大。
但經驗不足的朋友拆卸排線時一定要耐心!耐心!耐心!
2、更換硬盤不需要拆卸天線。但拆卸/裝回的過程里需要留心,不要損壞。
最左邊的天線接線,卡在主板邊緣。PCB板的邊緣可謂“鋒利。”在看不見的內部,轉動天線時,這部分是有磨損的。拆解時更要注意此處不要受力。
3、R3D更換硬盤,分別在外殼、主板、硬盤倉拆下2+4*3組,14個螺絲。這4個部分螺絲互不通用。建議區分放置。
硬盤更換完畢。裝回后,進入管理頁。
在“存儲狀態”可自動檢測到未初始化的硬盤。
由于Mi路由器底層Linux,硬盤格式為EXT4。點擊“初始化”硬盤,2-3分鐘(4TB)即可完成初始化。初始化操作等同格式化,會清空硬盤所有存儲內容。
關于硬盤的選擇,不必過于執迷于性能。
實際上,作為“偽NAS”的R3D可提供的功能很有限,對硬盤性能要求并不高。
1TB版本內置硬盤是(目前)希捷Video 3.5。 即廣義上的“高清盤”,特點安靜、穩定、高壽。型號為ST1000VM002,SATA3/5900轉/64M緩存。
默認1TB硬盤測試:
讀110m/s,寫60M/s。測試環境為有線連接(六類千兆線)。
更換西數4T紫盤。
讀110m/s,寫60M/s。與默認1TB性能相同。
實際上,110m/s幾乎為千兆交換的最大傳輸。而寫入瓶頸并不在于硬盤。
即便為R3D裝配SSD硬盤,其讀寫性能同樣毫無提升。
最后吐槽,R3D(HD)版目前很難買到。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