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管理技術現在正在走向這樣的發展趨勢:充電速度更快,發熱更少;電池容量更高、體積更??;更精確的電池容量測量;還有日益火熱的無線充電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與TI
無線充電技術相對于傳統有線充電來說,電源效率不高,目前業界最高可到75%,但仍有提升空間。無線充電輻射不大,而且非常符合目前環保的要求,未來將是電池管理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目前業界已經成立的無線充電行業組織有三個,分別是WPC(無線充電聯盟)、PMA(電力事業聯盟)和 A4WP。其中WPC于2008年12月17日成立,時間最早。它擁有140個成員,生態環境比較好,有運營商的支持和品牌支持,產品認證系統全面。無線充電聯盟的標志是意為氣,在亞洲哲學中代表元氣一股無形的能量。Qi代表著功率發射器和功率接收器之間的兼容性。任何一個Qi接收器能夠適用于所有Qi發射器。
目前最成熟、應用最廣的無線充電設計標準無疑是無線電源聯盟 (WPC) 的Qi 標準,然而電力事業聯盟(Power Matters Alliance;PMA)和A4WP(Alliance for Wireless Power)也各有其擁護的業者。其中PMA與WPC采用電磁感應(inductive charging)技術,A4WP則采用電磁諧振(resonance charging)技術。
據德州儀器(TI)電池管理方案市場拓展經理文司華介紹,TI在無線充電技術的投資超過6年。TI是WPC的創建成員,同時也是PMA和A4WP的成員。由于三大技術聯盟短期內標準不易統一,TI的產品技術將同時支持這三大標準。
目前,TI可提供15款符合Qi標準的發送器、20款符合Qi標準的接收器以及全球80%以上符合Qi標準的器件(剩下的20%為日本市場,由日系企業壟斷)。
對于目前的無線充電技術來說,技術特點包括二維自由度,即在一個平面范圍內充電;最大功率為5W;只支持1對1配對,即一個發射端線圈為一個手機充電,暫時不支持一對多,也就是多個手機放在同一個板上同時充電;多線圈自由度即允許充電板上可以做多個線圈;單向通信,即支持由接受端向發射端通信。而未來無線充電技術的功率將達到5到15W,支持1對多配對,支持單線圈或多線圈自由度,支持雙向通信。
解決無線充電技術挑戰
單純追求快速充電會帶來很多問題。手機用戶會發現,盡管充電速度加快了,但電池老化得非???,幾個月后他們的電池可能沒法使用了。而傳統的軟件控制電池管理系統無法準確地預測電池容量并及時對充電進行精確的控制。
針對這種挑戰,TI推出了MaxLife快速充電技術。MaxLife 技術采用創新老化建模系統,可在最大限度縮短充電時間的同時,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實驗室測試數據顯示:可延長達 30%)。MaxLife 算法建立在 TI 普及型 Impedance Track? 電池容量測量技術基礎之上,可準確預測并避免可能導致電池老化的充電情況。
在標準的充電模式下,電池的充電倍率為0.6C,在一些快速充電模式下,充電倍率會達到1.2C。在超過0.6C的充電倍率下充電都會對電池造成加速的老化。TI的MaxLife技術就是針對這個問題,通過智能化的充電算法,對0.6C到1.2C充電倍率之間的部分靈活地調整充電倍率,以最小的老化程度實現最快的充電。這種智能化的算法主要是通過阻抗跟蹤的方法實現的,通過實時檢測電池內阻的變化,適時調整充電電流,保證電池不加速老化情況下,充電速度最快。
TI電池電源管理方案市場開發經理俞明指出,傳統的電池檢測方式是通過檢測電壓變化進行調整,但從研究來看,單靠電壓進行調整是不夠精確的,而電池內阻對充電的影響更大。TI的MaxLife的智能化算法加載在電量計芯片上,由電量計芯片來監測電池的內部溫度變化情況并將控制指令發給充電器芯片進行調整控制。這里無需軟件的重復開發。
基于MaxLife技術推出的產品包括bq27530 與 bq27531 電量監測計電路和 bq2416x 與 bq2419x 充電器,兩者相結合,可為無線充電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
GEC
(審核編輯: 智匯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