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隧道各部分光環境介紹分析、光源與燈具的選擇、隧道白天與夜間的照明、照明設計要點到具體實施案例,系統地與各位讀者進行分享。可以將一條公路隧道劃分為以下幾大區域:接近段、入口段、過渡段、隧道段、出口段。
1、接近段
接近段指隧道口外的一段道路,此處的駕駛員必須能看清楚隧道內物體。這也是駕駛員視覺調節的階段,決定了隧道口和隧道入口段的亮度要求。在白天,由于入口外環境的高亮度和隧道內低亮度的強烈對比,也由于駕駛員的眼睛對明亮環境的視覺暫留影響,在長隧道口會看到一個黑洞,在短隧道口會看到一個黑框看不見洞內任何細節,這稱之為“適應的滯后現象”,是人眼存在不能迅速適應的結果。
2、入口段
入口段是隧道內四個區段的第一段,在接近段行駛的駕駛員進入隧道前必須能看見入口處的路面情況,消除“黑洞”現象。
入口段的長度取決于隧道設計的最高時速,至少與最高速度時的安全剎車距離相等。這是因為在此段最遠端的路面應當為在安全剎車距離外準備進入隧道的駕駛員能看清障礙物作為背景。
3、過渡段
經過照明水平相對高的閾值段,隧道內的照明可以逐步降低到很低的水平,這段漸降的區域就是過渡段。
過渡段的長度取決于設計最高時速和入口段尾部與內部段的照明水平的差別。過渡段可能根據不同照明水平分成1~3段。
4、內部段
內部段是隧道內遠離外部自然光照影響的區域,駕駛員的視覺只受隧道內照明的影響。內部段的特點是全段具有均勻的照明水平。因為不需變化,該段只需提供合適的亮度水平,具體數值由交通流量和車輛時時速決定。
不過,該區段與一般道路不同,總要比行駛在一般開敞的道路上的危險要多一些。隧道內汽車排放的廢棄無法及時消散,形成前方白煙,由燈光漫射成光幕,降低了能見度。所以要求照明水平要比一般道路高一些。在這一低水平條件下,不可能使用一個連續的光帶,所以在使用上必須防止干擾性頻閃。
5、出口段
在這一區內,視覺適應是從低亮度過渡到高亮度,在接近隧道出口時,總有天然光射進來,外部亮度極高,容易造成強的眩光效應;夜間情況相反,隧道出口變成黑洞,這樣不易看清路線和障礙物,這些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審核編輯: 智匯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