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位于安徽六安市裕安區韓擺渡鎮一處蔬菜大棚吸引了很多人前去參觀。記者現場探訪發現,這些大棚不光能種蔬菜還能發電,在滿足自身用電的同時將富余電力輸送到國家電網,這是我國多晶硅光伏能源首次應用于農業大棚。
當天上午,隨著輕輕地“啪”的一聲合閘,農業生態園與國家電網正式并網發電,記者在現場看到,輸電線路與生態園內的蔬菜大棚相連,這些大棚和普通大棚外表上看沒什么區別,工作人員說奧妙就在這一溜排棚頂上,原來藍灰色的棚頂不僅能遮風擋雨,還是吸收太陽能進行光伏發電的載體。
為大棚提供產品和技術支持的安徽振興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照偉介紹,棚頂是多晶硅光伏發電材料,通過吸收太陽能發電,環保節能。周照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該生態園一期工程安裝多晶硅光伏材料棚頂850平米,投資260萬,一年可以發電12萬度賣給國家電網,比除生態園自身用電還剩一半電量,供電公司以每度電四毛多的價格收購,另外還可以享受到國家扶持新能源發電的資金補貼。由于大棚內種蔬菜,常年要保持在5℃至25℃之間,電源必不可少,通過這種方式既解決了自身用電,還能賣電賺錢,無形中大大降低了蔬菜生產成本。初步測算,生態園光伏發電設施投入成本10年可收回,而其使用壽命至少25年。
六安市供電公司營銷部經理劉捷介紹,這是國內多晶硅光伏發電首次應用于農業生產項目,同一天該市首個家庭光伏發電也成功并網,供電公司建立了光伏發電智能采集系統,接到申請后20個工作日內完成并網,目前按照每度電0.436元的價格收購,按季度或半年期和客戶結算,國家相關補貼資金一并兌現。
(審核編輯: 智匯李)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