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消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垃圾也在不斷增多。目前,我們大部分大中型城市都沒有對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的回收站,其基本處理方式就是對垃圾進行簡單的填埋,沒有任何消毒措施,其衛生要求遠達不到環境法規的衛生標準。 固體廢物包括有害和無害兩類,必須妥善得到處理。
這些簡易的垃圾堆放場已經造成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表現在:一,侵占土地,固體廢棄物需占地,堆積量越大,占地越多。
據估算,每堆積 1 萬噸廢渣約需占地 1 畝。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以及人們消費水平的增長,固體廢物占地的矛盾日益尖銳;二,污染土壤,廢物堆置過程中,其中的有害組分容易污染土壤。人與污染土壤直接或間接接觸,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隨天然降水徑流或滲流進入水體后都可能危害人體健康。堆放三,污染水體,垃圾缺少隔離,其產生的污水通過滲透作用污染周圍地下水體,影響周圍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四,污染大氣,露天堆放的垃圾產生刺鼻氣味,招來蚊蟲,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在炎熱的夏天方圓幾公里都能聞到,其次,對城市市容也有很大影響;五,對周圍環境的美觀造成影響,既有礙觀瞻,又容易傳染疾病。
1、固體廢物的種類和影響
醫院固體廢物是多種多樣的,有有機的,有無機的;有可燃的,有不可燃的;有受病原體污染的,有未被病原體污染的。依據屬性不同,可以大致分為:一般性固體廢物、醫療廢物和污水處理站污泥三類。
1.1 一般性固體廢物
1.1.1 分類
(1)渣土類,如工地施工產生的塵土等;
(2)普通生活垃圾,如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棄包裝袋、食堂產生的剩菜剩飯等;
(3)包裝材料,塑料袋、紙盒、罐頭等廢棄物;
(4)草木類,枯樹枯葉等;
(5)鍋爐爐渣。
1.1.2 危害
此類固廢如不及時處置,對環境即時和潛在的危害很大,其危害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侵占大量土地,污染土壤;2.嚴重污染空氣;3.嚴重污染水體;4.垃圾爆炸、自燃等事故不斷發生。
1.2 生活垃圾
指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法規視作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
1.3 危險廢物
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所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廢物。具體可分為以下幾類。
1.3.1 醫療廢物
醫療廢物是在醫療結束后產生的廢物,由于其在醫療過程中極易為感染,較其他固體廢物而言,其更具感染性、危害性。一般醫療廢物包括針頭、酒精棉、滴水器等。
醫療廢物主要包括:醫院臨床感染性廢物;醫院血透析產生的廢物;臨床、教學、研究等醫學活動中產生的含有菌落及病原株培養液和保菌液的廢棄物以及感染的動物尸體;傳染病房產生的所有廢物;醫院產生的廢棄鋒利物;過期的藥物性和化學性廢物。醫療廢物的巨大危害表現在它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倍甚至上千倍,最顯而易見的危害性就是它的傳染性。令人擔憂的是大量的醫療廢物并沒有被消毒或深加工,而是直接流失到了社會上。如一次性醫療器械二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簡單水洗后便改制成其他塑料制品等,這些改頭換面的醫療垃圾將病菌散布在我們的飲用水、生活用品甚至空氣中。
1.3.2 工業源危險廢物
工業危險源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而工業源危險廢物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危險廢物。
1.3.3 社會源危險廢物
社會源危險廢物包括科研院所實驗室廢化學試劑、集中回收的電池等。此類固廢如不及時收集清理、外運處理,隨地分散堆放將影響企業的清潔衛生。堆積長久,將發酵腐敗,特別是高氣溫,高濕度季節揮發釋放出有毒有害氣體和散發出惡臭,并滋生蚊蠅,傳播細菌、疾病,危害身體健康,影響大氣環境質量。
1.3.4 電子廢物
電子廢物,是指廢棄的電子電器產品、電子電氣設備(以下簡稱產品或者設備)及其廢棄零部件、元器件等。
1.4 建筑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建筑材料,是指煤矸石、粉煤灰、煤渣、高爐渣、鋼渣等多種固體廢物都具有建筑材料所需要的成分和性質,可以制作建筑材料。
2、固體廢物處置方案
2.1 一般性固體廢物
對于紙張、塑料、金屬等可回收的垃圾分別放置,給以明確標識,并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自覺養成好的分類放置習慣。對于具有危險性危害的垃圾,如廢舊電池、廢燈管等,應集中后送往環保局指定地點處理。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送垃圾填埋場填埋,鍋爐爐渣作為建材外售。
2.2 生活垃圾
對于生活垃圾的處理現階段多數地區主要采用垃圾傾倒堆放的處理方式,簡單的講污染物進行轉移。露天集中堆放垃圾,對環境危害很大。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熱處理等方法處理垃圾,以達到不危害人體健康,不污染周圍環境的目的。目前,封閉式焚燒發電、衛生填埋是最常用的處理垃圾的方法。
2.3 危險廢物
2.3.1 醫療廢物
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是焚燒法,因為它能夠做到廢棄物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在所有可行的醫療垃圾處理技術中,焚燒法已被證明是破壞傳染性和有毒性物質、減少體積和重量的最有效方法。從醫學微生物學來講,細菌屬于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真菌屬于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病毒屬于非細胞型微生物,加上寄生蟲,它們都有一個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一般為 37℃。低溫一般可使其新陳代謝緩慢,生長繁殖受到抑制,但仍可維持其生命;只有高溫才能殺滅所有細菌、病毒(包括細菌芽孢),破壞病毒的抗原性。醫療廢物可運往醫療垃圾無害化焚燒處理場焚燒處理。醫療廢物中病原體的培養基、標本和菌種、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在交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前就地消毒。
2.3.2 工業源危險廢物
在工業污染源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上,堅持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對工業污染源固體廢物實施監督管理。同時,實施固體廢物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工作,通過對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網絡申報、轉移、處置等流程進行信息化等手段的監管,實現固體廢物去向有據可查。目前,工業源危險物主要采取資源綜合利用、焚燒、填埋等處理方法。
2.3.3 社會源危險廢物
對于固體廢物(廢渣),常見的物理法處理工藝包括:壓實、破碎、分選。對于液態廢物(廢液),常見的物理法處理工藝包括:沉降、氣浮、離心、過濾、蒸餾等,而吹脫、微濾、超濾、納濾等工藝則較少采用。
2.3.4 電子廢物
許多國家都對它的處理處置做了很多的研究,開發出了很多的資源化處理處置工藝,以回收其中的有用組分,穩定或去除有害組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處理處置電子廢棄物的方法主要有化學處理方法、火法、機械處理方法、電化學法或幾種方法相結合。
2.4 建筑固體廢物
建筑垃圾一般采用直接填埋的處理方式,缺乏對建筑垃圾的有效技術處理。尤其是對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篩分分級、清洗堆存的技術國內企業還少有研究。城市相關部門應盡快幫助協調并依靠企業技術研發解決在建設垃圾處理等方面存在的技術問題。
3、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建設項目固廢均得到妥善處理處置,對環境影響很小。然而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化學性質的主要變化,會影響當地的水務當局以及填埋場經營商。筆者認為,填埋指令通過立法手段,必須對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廢物有一個顯著的減量化。許多廢物流必須在垃圾填埋場最終處理之前進行預處理。這些改變可能對產生的垃圾滲濾液的類型和體積帶來重大影響,顯然需要進行研究,盡管任何研究將需要很大的資源,尤其是一個設備齊全的垃圾填埋單元。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