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專家們看來,中國經濟能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中國制造”的產品能夠風靡全球,成為“世界工廠”,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出現的背后卻存在著巨大的隱患。中國經濟,尤其是傳統的制造業,過度依賴于資源消耗和大量廉價人力資本的投入,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較差,生產的核心零部件長期依賴于進口,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提升,能源產量日益匱乏,中國制造賴以生存的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其實并非只有中國,包括美國、德國在內的眾多發達國家也遇到了同樣的發展瓶頸,為打破這種經濟局限,各國紛紛開展了以互聯網工業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提出了本國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戰略和計劃。
國內有的專家認為,如果工業4.0在全球范圍內推廣開來,中國還是保持原有的經濟增長模式,那么中國制造業將面臨著全線的崩潰,我們的價格優勢會轉化為我們的劣勢,成為國際競爭中的不利因素,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之后,面臨著新一輪的機遇和挑戰。那么,中國在面臨這一場席卷全球的工業革命時,到底應該如何應對?提升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實力,打造中國特色的智能化生產,成為新階段的歷史使命,C2M模式為這種創新性發展提出了新的應對策略。
C2M成為傳統制造業的推動力
C2M(又稱C2B)即顧客對工廠,C2M模式允許消費者參與到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中,當消費者無法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產品時,可以直接下單給企業進行私人定制。這種模式將消費者規模巨大且相互之間割裂、零散的消費需求整合在一起,以整體、規律、可操作的形式將需求提供給供應商,從而將“零售”轉化為“集采”,為廠商帶來大量商機,能夠大幅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和資產、資金周轉能力,消除庫存風險。
在C2M模式下,傳統企業即將進入智能化個性生產模式,客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發布自己的產品需求,也可以通過智能搜索,尋找到能夠加工自己產品的企業。這種企業是以客戶的需要為中心,進行產品的定制化生產,節省了產品的流通環節,也節約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流通環節逐漸消失
新一代的年輕客戶群體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質和效率,因此產品流通環節會逐漸淡出歷史舞臺,整個產品的生態產業鏈會變的更短,原有的設備生產商、軟件開發商都會發生重大變化,很多商家可以更加直接的向客戶提出產品生產解決方案。
中間環節的衰退,會導致一部分產業的消失,也會激起另一部分產業的興起,存活下來的中間環節能夠為龐大的數據提供增值服務,以更加快捷的方式,進行企業間的數據信息傳遞。從產品的設計開始到最后的產品銷售,形成一個全新的產業鏈。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