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燈光已經成為一種必不可少元素,汽車也同樣如此,沒有燈光的汽車就像迷失的夜晚找不到方向一樣,寸步難行。通常消費者在選購一輛汽車的時并不會刻意去關注燈光的好壞,但不同燈光之間差異也非常大,如何辨別燈光成為考驗消費者一項重要技能,那么在平常的燈光之中最常見汽車大燈究竟有哪些區別?背后有哪些故事?接下來往下看!
鹵素大燈
優勢:穿透力強、光線均勻、安裝方便、成本低
缺點:亮度低、壽命短
使用時期:1925年至今
作為最常見鹵素燈源,其前生是愛迪生發明的白熾燈,但是白熾燈有個致命缺陷就是,鎢絲雖然通電就亮,但亮度會受到鎢絲熔點的限制,而且高溫下鎢絲會揮發,凝結在外殼上,導致燈泡發烏,影響壽命,顯然這個白熾燈不能直接用到汽車上來,所以人們就在白熾燈里充入鹵族元素氣體,可以有效提高鎢絲熔點和壽命,在相同功率下,鹵素等的亮度能夠達到白熾燈的1.5倍,壽命也是它的2~3倍。可靠的技術和低廉的維護費用,使其一直被沿用至今天。
氙氣燈
優勢:色溫高、亮度強,
缺點:穿透差、延遲時間長、壽命短、成本高
使用時期:1992年至今
上世紀90年代,汽車普及率的提高也讓消費者對汽車的期待值更高,原來的鹵素燈亮度已經滿足不了需求,行車安全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于是在1992年,海拉與博世分別發布了其旗下的首款氙氣技術大燈,而1992年發布的寶馬7系(底盤代號為E32)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氙氣大燈的車型。
目前氙氣大燈廣泛應用在中高端車型上,氙氣大燈由于亮度更高,一般配備透鏡后視覺效果也更好,所以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追捧。氙氣燈因為色溫更高所以人眼一下就能辨別出來,目前主流的氙燈色溫在4200K-6000K,光色更趨近于正午太陽般的白光。理論上越接近太陽光的顏色越容易使人眼適應。除了亮度比鹵素燈更高之外,無鎢絲的配方也讓壽命比起鹵素燈更長;再就是節電性更好,氙氣燈只有35W,而發出的是55W鹵素燈3.5倍以上的光,大大減輕汽車電力系統的負荷,電力損耗節省40%以上。但是氙氣燈同樣具有缺點,最明顯的是,在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它的穿透力比鹵素燈弱,而且成本與維修費用比原本鹵素燈要高得多,因此鹵素燈與氙氣燈長期并存各分秋色。
LED燈
優勢:耐用性好、安全性高、壽命超長、LED體積小
缺點:成本高 、散熱差、光線不連續、壽命短
使用時期:2008年至今
LED頭燈有個特通俗的名字:發光二極管,是一種能夠將電能轉化為可見光的固態的半導體器件,它可以直接把電轉化為光,早在1962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的Nick Holonyak Jr開發出可見光的LED。現在廣泛應用在市場上,經常作為燈箱、招牌及各種電器的指示燈和背光燈的角色出現,也往往作為汽車尾燈、高位剎車燈、日間行車燈的重要組成。而真正出現在汽車上是在2008年雷克薩斯LS車型第一次使用了LED燈組作為車輛的頭燈,從此拉開了LED作為頭燈燈源的篇章。
在早些時期LED元件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如果結溫(LED的PN結溫度,PN結即LED的發光源)較高,那么LED的發光性能將會降低,因此LED大燈對散熱的要求較高,需要良好的散熱設計保證LED元件的溫度穩定。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看到在LED大燈的背后,那些LED元件的后面都安裝著散熱片甚至風扇,這是目前普通的鹵素大燈和氙燈所沒有的。不過隨著如今LED大燈突破層層技術瓶頸,呈現得已經相當完美:體積小、穩定性高、能耗低,并且不存在熱沉積和光衰退等問題,所以LED大燈被廣泛地運用到各種車型上。
激光大燈
優勢:亮度高、節能、體積小、壽命長
缺點:成本高、安全性差
使用時期:2014年至今
激光的理論基礎是愛因斯坦在1917年提出來的(受激發射),而激光的原理可以追溯到粒子級別,激光大燈的發光元件是激光二極管,實際上和LED發光二極管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有很多相似的優點,比如響應速度快、節能、體積小、壽命長、亮度衰減低。在能耗和體積方面則比LED有更大的優勢。
以寶馬i8為例,激光大燈將作為它的選裝配置,在照射距離方面,激光大燈能照射到前方600米的范圍。而采用LED遠光燈的車型則只能照射到300米。這樣的設定也使得車主在人煙稀少的地區能獲得更好的安全性。同LED一樣,激光二極管也只能發射單色激光,需要通過多個單色激光源合成,或者使激光通過石英等透明介質,導致光譜展寬形成白光輻射。寶馬則使用了白光LED普遍采用的方法——藍色單色光+熒光濾鏡來制造白光。據寶馬稱,激光大燈的亮度色溫都經過研究,照射效果符合人眼的視覺習慣。雖然大燈有著很高的亮度且光源是激光,但是激光大燈完全符合日常使用的要求,燈光也不會對人眼造成傷害。然而激光因為擁有巨大能量,會對人類和動植物產生傷害,所以在對技術方面要求較高,至今并未普及。
小結
無論何種燈光,延續至今都有存在的意義,鹵素憑借成本較低,維護便宜等特點,應用在價格親民的車型上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追求更高品質的氙氣和LED燈源,想必價格也相對更高,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并不劃算;而激光大燈基于造價高,安全性等原因,因此并未普及,不過隨著科技的向前發展,相信未來車燈的功能性也將變得越來越好。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