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自動化技術的普及,世界各地的農田都在引入各式各類的機器人,各種農業機器人的使用也不時見諸媒體。但受制于成本高昂,吸引力有限,要大規模取代農業勞動還有相當長的道路要走。
據國外媒體報道,一直以來,農業都是人類生存之本,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再到現在的大規模機械化生產,農業的生產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著改變。現在,隨著自動化的普及,智能機器人逐漸在走進我們的生活,而相應的農業機器人正在接管世界各地的農場。
在西班牙,章魚機器人從田間采摘草莓,在美國,機器人從樹上摘下并包裝一個個蘋果;在英國,機器人能夠給奶牛喂食擠奶。在世界各地,已經有著各式各類的農業機器人幫助人們進行采摘、除草、施肥、擠奶、放牧等勞作。上周英國食品和農村事務秘書長Andrea Leadsom甚至認為機器人可以取代數千名歐盟勞工。
但是真的如其所述,智能機器人即將到來,完全取代工人進行田間勞作嗎?
勞動力短缺推動農業機器人的使用
在英國,脫歐公投使得當地農業提早面對新一輪的機械化。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面對最低工資水平逐步上升,很多農場主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其經營方式的轉變。
用于給奶牛自動擠奶的機器人擠奶機已經成為主流。自動飼養系統以及動物健康自動跟蹤系統的使用率也在上升。據最新報道,英國研究人員即將在薩羅普郡實驗田試行免操作生產農作物,從種植到收獲的全部過程都將在無人情況下全部由機器完成。
有些農場主稱,如果她們不想辦法提高生產力,或者說每小時工作的經濟產出量,單單是英國政府增加最低工資就會讓他們破產。
英國的草莓采摘工人主要來自波蘭
自英國進行脫歐公投以來,英鎊的大幅下跌已經使得歐元區居民在英國工作的積極性急劇受挫。在英國脫歐公投之后,大批勞動力的潛在損失意味著農場主開始關注機器人是否是可能的答案。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的預計,英國農業到2021年需要9萬名季節性工人,25萬名長期務工人員,其中四分之三以上來自歐盟。如果其中有五分之一的長期工人要回鄉或者改行,那么農業勞工缺口將增加5萬人,這些都是機器應用的市場前景。
哈利·霍爾(Harry Hunter)是Hall Hunter Partnership公司的管理合伙人,該公司向包括Marks & Spencer以及Waitrose在內的英國零售商提供草莓、覆盆子、黑莓以及藍莓等水果。本周霍爾在伯明翰國家農民聯盟會議上指出,配置3D攝像機和水果測量傳感器的機器人采摘機器能夠對水果進行采摘、挑選、分級以及裝運,目前在經濟上的可行性不高。但歐盟工人的流失或將會改變現狀。
“如果英國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真的要在2019年踐行所謂的‘就是這樣,你要靠你自己’的方略,那么將從根本上影響我的機器人方針。我將在兩年內購置500臺機器人,可能需要耗資500萬英鎊。”
英國農場中使用的擠奶機器人
機器人的工作速度是人類勞工的三分之一。更重要的一點是,機器人的經濟性在于它們可以工作一整天甚至一整夜。
資金條件限制讓很多小農場主望而卻步
什羅普郡專業農業機構英國哈珀亞當斯大學機器人以及自動化部門主管西蒙·布萊克摩爾(Simon Blackmore)指出,“農業機器人并不需要什么新技術。這只是一個機器人的應用范例。它可能會發生在兩三年后,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構建這些東西。”
他認為,諸如激光除草機以及無人機等小型機器將比現代農場上應用的大規模收割機械更具吸引力。但他同時也承認,現有的農業機械生產商不愿意投資高科技產品,他們擔心會影響到現有業務。譬如政府支持的創新機構Innovate UK與一個大型水果種植者合作開發了草莓采摘機,但是無法找到一家農業機械公司來生產這種設備。
應用于農業生產的無人機
但是農村地區寬帶條件以及對無人機飛行活動的諸多限制也會阻礙農場自動化的發展。
同時,高科技也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一些農場主不見得就能負擔得起,這需要政府在資金、稅收和貸款方面提供相應的支持。而農產品零售商和食品加工企業也需要提供可靠的長期合同,為農民投資未來提供多種便利。
同樣,在伯明翰國家農民聯盟會議上發言的德比郡家禽農場主戴維·斯佩勒(David Speller)也指出,他發現目前招聘勞工的難度在不斷加大。他正在尋求通過傳感器來監測家禽飼養。但他指出,相關技術的成熟還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合作公司還需要募集100萬英鎊來進行技術研發。
斯佩勒指出,“我認為英國脫歐會讓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采取不同的方式。一部分會因為經濟壓力而減少投資,同時也有些公司會把這種經濟壓力當做投資的動力,籍此通過提高效率以及技術水準來推動機器人相關技術的實現。”
可預見的未來人力依舊是主流
肯特郡蘋果生產商Adrian Scripps是英國知名零售商特易購(TESCO)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其董事、總經理詹姆斯·辛普森(James Simpson)決定投資于農業機器人,這使得它能夠在不增加額外工人的情況下擴展業務。目前該公司的蘋果已經由機器人進行包裝,并進行打包裝箱。該系統僅需兩到三人進行操作,每分鐘可包裝20袋,而人工速度僅為其六分之一。
對于Adrian Scripps來說,其全部季節工人以及60%以上的固定工人都來自于歐盟。辛普森指出,“脫歐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預期。我們非常清楚,目前英國對歐盟勞動力的吸引已經是困難重重。”
目前辛普森正在除草方面尋求自動化,同時還在與其他組織合作探討采摘技術;“雖然美國以及以色列都有相關設備,但目前來看蘋果并不適合使用機器人進行采摘。有人預測機器人將在兩到三年內壟斷采摘業務。但我的直覺是,農業機器人的普及成熟還需要五到十年。”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依舊需要很多臨時勞工為英國農業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并不足以應對脫歐帶來的勞工流失影響。沒有歐盟的勞動力,英國農業就死了。”
British Summer Fruits公司代表了英國大多數漿果產業,其經理勞倫斯·奧林斯(Laurence Olins)認為在短期內機器人并不是解決方案。“至少十年之內我們還需要使用季節性工人,”奧林斯指出,“如果Andrea Leadsom認為可以有其他方法,那么她就是錯的。”
大多數英國農場主并不贊同Andrea Leadsom的觀點
而在西班牙,雖然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機械化的發展已經使得農業生產發生了重大轉變,但很多作物依舊需要手工收割,許多當地農場主依舊需要依賴海外勞動力。即便是在可以使用農業機器人的情況下,采摘機器人對于很多農場來說依舊太過昂貴,也不切實際。
西班牙最大的農業協會Asaja的技術顧問JoséRamónDíaz指出,“農業機器人的使用取決于種植面積、作物種類、當地勞動力數量以及收貨規模。”而位于西班牙西南部維爾瓦省的公司Alfrut主要向歐盟出口草莓、覆盆子以及其他水果,其仍然以手工采摘為主。
Alfrut的技術和質量控制專家Agustín Muriel指出,“當然有采摘草莓的機器,但你必須要讓作物適應機器。如果我們要普及農業機器人,那么我們就不得不重造整個基礎設施,這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投資,其只是為真正的大面積種植公司設計的。”
Muriel估計,公司60%到65%的員工是外國人,大多數來自于摩洛哥和羅馬尼亞。他補充說,在可預見的未來,傳統的手工運作方法會持續下去,因為水果的價格還不夠高,不足以讓農民在設備上進行大量投資或是投入巨資重新配置基礎設施。此外他還說,完善的法律合同以及大多數移民工人僅需工作五到六個月的實際情況使得當地的勞動力根本不成問題,“人們在這里很好,因為我們有足夠的勞動力。”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