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大力治理大氣污染、發展非化石能源的背景下,核電發展迎來轉機,尤其是今年,國家多次提出要適時啟動核電項目審批。1月,國家能源局印發《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建一批水電、核電項目;4月,在新一屆國家能源委會議,李克強表示要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重點項目建設……種種跡象表明,受政策的青睞,中國核電建設將提速。
近期核電項目的審批進程明顯加快,4月8日,國家核安全局批復通過葫蘆島徐大堡核電站廠址選擇審查意見,這也是今年以來,國家核安全局首個類似廠址選擇批復,而徐大堡核電站項目可行性研究支持性文件獲得通過。除了徐大堡核電項目,三門3、4號機組,海陽3、4號機組,廣東陸豐1、2號機組,福建漳州1、2號機組,江蘇田灣5、6號機組,福建福清5、6號機組,遼寧紅沿河5、6號機組,以及山東榮成的1、2號機組都有可能成為下個獲批對象。
徐大堡核電項目是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在東北擬建的第一個核電項目,投資超400億,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該項目原計劃2010年開工建設,但受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影響推遲2年的時間。在《徐大堡核電廠1、2號機組廠址選擇審查意見書》中,擬建2臺AP1000壓水堆核電機組,由于浙江三門、山東海陽核電項目采用AP1000技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延期,在此情況下,核電業界對于開工新建的徐大堡核電站存在著不同的聲音。
首吃螃蟹 AP1000首堆的挑戰
5月29日,國際核電技術大會在北京舉辦,北極星電力網作為合作媒體參加此次大會并采訪了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科研部、重大專項辦 主任范霽紅博士。
據范博士介紹,AP1000采用“非能動技術”的路線,利用自然界物質固有的規律來保障安全,利用物質的重力,流體的自然對流、擴散、蒸發、冷凝等原理來在事故應急時冷卻反應堆廠房(安全殼)和帶走堆芯余熱,這就是AP1000所采用的“非能動”安全系統的設計思路。這種思路,既簡化了系統、減少了設備和部件,又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然而, AP1000的設計思路和先進理念要實現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AP1000首堆依托項目面臨多重挑戰,范博士表示:“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造AP1000核電機組的國家,沒有任何先前的經驗可以借鑒,AP1000主泵遇到的工程技術問題并不是顛覆性問題,可以在實踐中解決。其實每一種核電技術的首堆建設都很坎坷,無論是AP1000還是我們自主化品牌CAP1400,第一次遇到的問題解決了,積累下來了寶貴的經驗,后面再建設就會好多了。”
CAP1400示范工程
與徐大堡核電項目有所不同的是,榮成核電項目采用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國核技)自主研發的CAP1400技術。該技術是在 AP1000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形成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功率更大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品牌,也是中國“16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之一的核電重大專項的核心內容。
國家能源局是核電重大專項實施的政府牽頭組織部門,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壓水堆專項的牽頭實施單位和示范工程的實施主體,上海核工院是技術總體責任單位。國內有100多家單位、大專院校、研究院所參與了重大專項的研發工作。
CAP1400的研發經歷了漫長的艱苦過程,從2007年開始策劃到概念設計完成、初步設計完成、施工設計大部分完成,已經經歷了七年,整個完成預計要將近八九年時間。
CAP1400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安全評審(PSAR審查、六大專項審查、審核計算、實驗驗證和獨立驗證)和六大關鍵試驗(非能動堆芯冷卻系統性能試驗、非能動安全殼冷卻系統性能試驗、IVR試驗、蒸汽發生器熱態性能試驗、反應堆水力模擬試驗、堆內構件流致振動試驗)進行證,結果表明:CAP1400技術方案先進可行。所依托的示范項目各項準備工作也在今年上半年緊鑼密鼓地開展著。
2014年1月,CAP1400的初步設計通過了能源局的審查。
2014年4月,CAP1400核島施工圖設計已經完成約65%以上。
2014年5月8日,國核壓水堆示范工程(CAP1400)1號核島基坑找平層第一段混凝土澆筑已于日前正式開始。
2014年8月31日,CAP1400首臺機組有望在山東榮成開建。
2018年首臺機組將實現并網發電。
隨著CAP1400橫空出世,中國核電技術發展將快馬揚鞭。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