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仿生機器人面市,如模仿夜猴跳躍能力的“跑酷”機器人、模仿章魚的軟體機器人等。最近,美國加州工學院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了一款仿生蝙蝠機器人Bat Bot B2。其外形和飛行動作,與真蝙蝠非常相似,可自動飛行,其研究成果發表在新一期的《科學機器人》雜志上。
Bat Bot B2仿生蝙蝠機器人,資料圖
據悉,這款仿生蝙蝠擁有復雜的襟翼,是一種完全自我控制、可實現自主導航的機器人。它有一個機載計算機和幾個傳感器,使其在環境中飛行過程中自我定位,以及確定肘、臀部和關節的相對位置。研究人員沒有為Bat Bot B2每個關節安裝制動器,而只是為翼關節安裝了制動器,從而使機體更薄、更輕,使其總重僅93克。
Bat Bot機器人構造。圖中,A圖是一個機載計算機和幾個傳感器,可使B2在環境中實現自主導航。B圖是動態模量分析。C圖是定制硅基薄膜和嵌入式碳纖維。資料圖
機身構造
具體來說,該蝙蝠機器人無人機由一塊微處理器、一個6自由度慣性測量單元、5個直流電機、碳纖維框架、3D打印零部件組成、硅基薄膜機翼等組成,飛行起來酷似一只蝙蝠。
據研發人員介紹,為實現蝙蝠機器人的自主飛行,它采用了機載的定制電子部件,導航和控制算法在主控板上實時運行,而處理傳感器數據和控制制動器用的則是單獨的數據采集器。其中,傳感器包含有一個慣性測量裝置(IMU)和五個位于肘部、臀部和翅膀關節處的磁編碼器。
B2飛行機制和電子結構概述。A圖:B2的飛行機制和它的DOFs。B圖:臂翼只保持一個致動運動,該動作是由位于肩部的主軸機制產生的推拉運動。C圖:腿部機制。D圖:B2的電子結構。資料圖
飛行機制
至于這款機器人的飛行機制,也是模擬了蝙蝠飛行時翅膀的復雜動作,使其可像真正的蝙蝠那樣在空中飛行和轉彎。它全身只有9個關節連接處,而蝙蝠則有40個。據了解,其骨頭是用碳素纖維制成的,翅膜則由定制的硅樹脂材料制成,厚度僅56微米。
該機器人的飛行過程由計算機操控,飛行時長則受電池容量限制。不過,目前這款蝙蝠機器人模型還是太容易破損,無法投入現實生活中使用,但日后經過加工完善,會有很好的應用。
該機器人模仿了蝙蝠飛行時翅膀的復雜動作。資料圖
功能及改進
目前,蝙蝠機器人可以完成平穩飛行、巡航(直線飛行的同時以高至10赫茲的速率拍動翅膀)、傾斜飛行、急速俯沖等多類動作。
不過,目前,它還依賴視覺傳感器來感知周圍環境。今后,科研人員將對它進行多方面的改進。開發團隊稱,讓這款無人機嚴格模仿蝙蝠飛行不是他們的目標。團隊成員計劃從生物系統學習,以改進當前的技術和設計的小型空中無人機。例如,可以使用蝙蝠的機翼變形機制,使用獨立的機翼折疊和腿部運動來提出更好的飛行方式,從而控制未來的飛機。
蝙蝠機器人無障礙俯沖飛行時的GIF圖,資料圖
未來應用
在未來,工程師們希望這種高度靈活機動的機器人,能夠替代四旋翼無人機,成為人類的好幫手。相比四旋無人機,蝙蝠機器人不使用高速轉動的機翼或發出任何其他響亮聲音,所以它相對不會引人注目。另外,其機翼可變成任何形狀,以在建筑勘測中避開橫梁,且能自主飛行,因此可在危險區域更高效地進行偵查,幫助救災。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