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無人駕駛汽車,依稀還記得就在2015年12月的一個晴天,一輛寶馬3系GT改裝而成的百度無人駕駛車從百度大廈出發,駛入G7高速公路,經五環路,抵達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并隨后按原路線返回。這是百度無人駕駛車項目自2013年起步以來的的第一次路測,測試車輛往返全程均實現自主控制,測試時最高速度達100公里/小時,并完成了多次跟車、加減速、變道、超車、上下匝道、調頭等駕駛動作,實現了真正意義的自動駕駛。此次路測開創了中國無人駕駛車研發領域三個“最”:路況最復雜,自動駕駛動作最全面,環境理解精度最高。
昨日(4月12日),中國長安無人駕駛汽車在重慶啟動長達2000千米的無人駕駛“馬拉松”,中國長安或將成為中國首個實現長距離無人駕駛的汽車企業。據悉,此次無人駕駛測試將由南到北,途經西安、鄭州,預計于4月17日駛抵北京,最高時速將達自動駕駛領域一流水平,每小時120千米。測試汽車將實現停走型自適應巡航、自動沿著單車道進行自動駕駛、高速公路的交通擁堵輔助,還可在駕駛員提出請求或確認后主動更換車道,實現超車換道。
“百度寶馬”無人駕駛汽車
僅國內而言,不僅有百度,樂視等互聯網企業對無人駕駛技術趨之如騖,長城、北汽、上汽、長安、一汽、吉利等本土車企也是早已布局研發相關技術。但是,不管是順利完成號稱路況“最復雜”路測的百度,還是剛剛上路的并有望成為“最遠”稱號獲得者的長安,都僅能在安排好的路線中行駛,距離實現真正產業化,走向大眾,專業人士估計至少要到2020年。
要說當前企業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的障礙,歸根結底,還是技術問題。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是一項涵蓋動力控制、輔助駕駛、機器學習、視覺傳感、車聯網大數據和高精度地圖導航等領域的交互技術。而要掌握這些所有技術并達到頂尖水平,就目前而言,還沒有一家企業能達到,即使是谷歌這樣的“傳奇”公司。
既然不能通吃,那唯一的辦法就是合作,互利共贏是當今時代的主流。百度與寶馬的合作是明智的,百度作為一家科技企業在機器學習、地圖導航領域一直處于世界領先,而寶馬在汽車動力控制、輔助駕駛的技術水平同樣領先行業,強強結合更有利于市場競爭。
百度與寶馬的合作并不是個例,去年7月,奧迪、寶馬和戴姆勒聯合出資25億歐元買下諾基亞HERE地圖;今年1月,高德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德爾福合作,發展無人駕駛技術,無一不彰顯合作的重要。
無人駕駛作為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其市場前景不可估量,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這么多企業蜂擁而上。而正因為無人駕駛汽車技術是一個多領域交叉的技術,也就需要更多的企業加入其中,正所謂獨木難支,合作才可能成功。
(審核編輯: 智慧羽毛)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