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機領域,我們往往用“擠牙膏”一詞來形容那些早該換代更新、卻依舊被長期使用的技術,而被說最多的自然就是CMOS傳感器了。盡管現在的相機廠商眾多,但能夠自主完成傳感器研發與生產的則少之又少,而且不同級別的相機往往在功能上有所差異而非傳感器,因此有很多不同的機型采用的傳感器其實是一樣的。那么在傳感器方面,哪家廠商的擠牙膏功力最強?又有哪些傳感器頻頻出現在不同機身上呢?筆者在這篇文章中就為大家進行盤點。
·佳能1800萬 牙膏廠絕非是浪得虛名
說到喜歡“擠牙膏”的相機廠商,很多讀者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佳能,“佳能祖傳1800萬”已經成為了影像圈的一個神梗。這塊1800萬像素的APS-C畫幅傳感器可以說頗具傳奇色彩,自打2009年9月佳能EOS 7D發布以來,便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佳能APS-C傳感器的絕對主力。
這就是佳能那塊“祖傳的1800萬”
佳能EOS 7D首次采用了這塊1800萬像素的APS-C畫幅傳感器
扳指一算,在佳能的EOS系列單反中,7D、550D、60D、600D、650D、700D、100D、1200D、1300D均采用了這塊1800萬像素CMOS,同時EOS M、EOS M2以及EOS M10這三款無反產品也采用了同款傳感器,不得不說“祖傳1800萬”的稱號還是非常合適的。那么佳能在機型換代時有沒有對傳感器進行及時更新呢?7D Mark II和70D作為7D與60D的后續產品,均采用了2020萬像素的傳感器,而去年問世的80D作為佳能中端單反的最新機型,進一步升級到了2400萬級別的像素水平。
從550D到700D,連續四代的機型都采用了這款1800萬像素的CMOS
反觀偏向入門的三位數/四位數機型則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從550D到700D,整整四代產品都在使用同一塊傳感器,而1300D作為最新的入門產品,與80D幾乎同時問世,但依舊采用了1800萬像素的傳感器。不難發現,佳能在更新高端及中端機型時對傳感器的升級還是很有誠意的,但在低端入門機的換代上則嚴格遵守“夠用就好”的原則,充分發揮了擠牙膏的功力。
750D/760D作為最新的三位數機型終于在傳感器上得到了升級
盡管750D/760D已經采用了2400萬像素級別的傳感器,同時近期有消息表明佳能1300D及100D的后續機型將采用更高像素,我們終于將要和“祖傳1800萬CMOS”說再見了,但從2009年問世的7D,到2016年的1300D,這塊1800萬像素的APS-C畫幅傳感器活躍了7年之久,可以說佳能作為“牙膏廠”絕非是浪得虛名。
·富士1600萬 不一樣的文藝一樣的芯
接下來筆者要說說富士,富士可以說是復古文藝相機的代表,其X系列無反相機做到了逼格、性能與操控并存,同時在價格上也相對友好一些。不過熟悉富士相機的讀者都知道,像富士這樣癡迷于1600萬像素的廠商可以說是非常少見的,一切的一切還要從2012年1月富士X-Pro 1問世說起。富士X無反系統與佳能、尼康、索尼不太一樣,其均為APS-C畫幅機型,因此在機型定位的劃分上無法以不同畫幅作為標準,這一特性也讓富士X系統在畫質上的定位區分有些模糊。
發布于2012年1月的富士X-Pro 1,開啟了富士1600萬像素的“傳奇”
對于富士而言,復古、文藝往往是最大的賣點
從最早的X-Pro 1,到后來推出的X-T1、X-T10、X-E1、X-E2、X-E2S、X-A1、X-A2、X-A10、X-M1、X100S、X100T以及X70……如此多的機型,定位與價格各不相同,而在機身配置、外觀上也各有特色,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使用了1600萬像素的APS-C畫幅CMOS。隨著技術的進步,富士也經歷了從X-Trans CMOS到X-Trans CMOS II的轉變,但1600萬像素則始終是一道邁不過去的坎。
盡管富士X系統機型復雜,但此前的眾多產品一直停留在1600萬像素的水平
好在富士近期發布的X-Pro 2、X-T2、X-T20、X-A3以及X100F在像素上都突破了2400萬的大關,其高端及中端機型在像素方面的劣勢得到了彌補。有趣的是,在2016年底索尼方面也表示將停產1600萬像素的APS-C傳感器,而富士目前使用的傳感器主要由索尼生產制造,因此以后我們估計不會再見到1600萬像素的富士無反相機了。
富士在近兩年完成了X系列的蛻變,同時還推出了中畫幅產品
至于富士此前為何堅持使用1600萬像素傳感器,具體原因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一說是因為富士希望借助較低的像素值來控制像素密度,從而帶來更好的高感畫質表現;另一說則是因為富士想要控制成本,清理手頭上的傳感器訂單及庫存……在筆者看來,不管原因如何,富士的新一代相機產品已經逐漸完成了從1800萬至2400萬像素的過渡,但現有X系統的低端機型分級有些冗余,精簡產品線、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還是有必要的。
·尼康和索尼 好的傳感器大家一起用
最后筆者要說說尼康和索尼。索尼并非是一個傳統的光學廠商,傳感器工藝才是其真正的競爭力所在。文章開始時筆者說過,在相機領域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廠商并不多,而部分尼康單反機型使用索尼的傳感器也不是一件新鮮事了。那么在文章的最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對“好基友”在哪些熱門機型上使用了相同的CMOS傳感器。
尼康D800、D800E、D810以及索尼A7R均采用了這塊IMX094傳感器
首先我們來說說高像素機型,各位讀者對于尼康D800系列與索尼的A7R肯定都不陌生了,3600萬級別的像素在當時可以說將全畫幅的畫質表現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水準。不過,尼康D800、D800E、D810以及索尼A7R這四款相機使用的其實是同一款傳感器——索尼IMX094,區別在于索尼使用的版本上集成了相位對焦點(微單沒有獨立的對焦模塊系統),而尼康針對這款傳感器也進行了一定的調校與優化。
尼康D750作為一款中端全畫幅機型,采用了索尼IMX128傳感器
索尼A7II相較前代而言改進了機身設計并加入了防抖,但傳感器也采用了IMX128
接著我們來看看其他全畫幅機型。尼康除了旗艦產品之外,其現有的全畫幅單反基本都在使用索尼的傳感器,例如像尼康D600、D610以及D750,使用的都是索尼IMX128傳感器,而索尼A7、A7II同樣也搭載了這塊型號為IMX128的CMOS。不過在這些基于同一塊CMOS的機型上,尼康同樣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良,因此我們從DxO的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到,盡管尼康與索尼的很多機型采用了相同型號的傳感器,但在實拍表現及得分結果中兩者各有各的優勢。
目前DxO上得分前五的全畫幅傳感器均出自索尼(賓得K-1也使用了索尼的CMOS)
尼康單反中,采用索尼傳感器的機型其實遠不止這些,像尼康D3300、D5300搭載的都是索尼IMX193傳感器。不過各位需要知道的是,同一塊傳感器經過不同的調校能夠帶來完全不同的拍攝效果,因此對于索尼而言,盡管其在傳感器研發、生產領域非常出眾,但后期的拍攝優化則是其軟肋所在。目前DxO得分最高的傳感器,是索尼A7RII上配備的那塊4240萬像素背照式CMOS,如果尼康新一代高像素機身能夠搭載這一塊CMOS,那么其實際表現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總結
對于很多相機廠商而言,擁有一些技術儲備并逐步更新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這個更新周期是有講究的,更新太快會讓產品的換代太過頻繁,大多數用戶的錢包都難以承受這份壓力;而更新太慢則會讓產品缺乏競爭力,并且容易令用戶感到厭倦。然而一味地追求成本,不考慮用戶追求,長時間沿用老舊技術自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筆者也希望在影像乃至任何行業,“擠牙膏”這樣的行為能夠越來越少。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