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規劃,2020年電芯能量密度達到350Wh/Kg,2025年電芯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2030年電芯能量密度達到500Wh/Kg。目前鋰離子電池比能量密度低于300 Wh/kg,如何使電池能量密度從200Wh/kg提高到500Wh/kg 以上?傳統鋰電池電解液在高溫下發生燃燒或者爆炸,如何避免這種危險發生?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案——全固態電池。
全固態鋰電池工作原理與液態電解質鋰離子電池的原理相通:
1. 充電過程:正極中的鋰離子從活性物質的晶格中脫嵌,通過固體電解質向負極遷移,電子通過外電路向負極遷移,兩者在負極處復合成鋰原子、合金化或嵌入到負極材料中
2. 放電過程:與充電過程恰好相反,此時電子通過外電路驅動電子器件。
固體電解質除了傳導鋰離子,也充當了隔膜的角色,電解液、電解質鹽、隔膜與黏接劑聚偏氟乙烯等都不需要使用,大大簡化了電池的構建步驟。
全固態電池按電解質分類:
1. 無機全固態鋰電池-無機固體電解質組成的鋰離子電池
2. 聚合物全固態鋰電池-以有機聚合物電解質組成的鋰離子電池
全固態電池的優勢:
1. 最大優勢是安全耐用。內部無液體,無流動性,電池可承受穿釘、切開、剪開、折彎。發生危險后,無強燃燒性,不易發生爆炸。
2. 長壽命:充放電次數長達40000-100000次
3. 能量密度高:質量能量密度高,相同體積的電池重量更輕;體積能量密度高,相同質量的電池體積更小。
4. 耐高電壓:不會出現傳統有機電解液高電壓下電解液分解現象。
此外,全固態電池將突破現有鋰電池的生產方式:不必封入液體,可以簡化電池外裝,從而能以卷對卷方式制造大面積的電池單元。可將多個電極層疊,并在電池單元內串聯,制造出12V或24V的大電壓電池單元。
全固態電池也有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固體電解質材料導電率低 ( <10-3S/cm),內阻較大,高倍率放電時壓降較大,近期難以解決電池快充問題,低溫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固態電解質的電導率隨著溫度上升也會有明顯的提高,因此全固態電池高溫工作性能好。
2. 固態電解質/電極間界面阻抗大,界面相容性較差,界面鋰離子電導率較低,固態電解質在充放電過程中體積膨脹和收縮,導致界面容易分離。
3. 有待設計和構建與固態電解質相匹配的電極,研究和開發出適合于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體系。
4. 目前無機體系的固態電池很多采用CVD/PVD等復雜的工藝制備,生產(沉積薄膜)速度慢,成本昂貴,單體電池容量小,只適合做小型電子器件用的電池。
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問題的解決只是時間問題。預計全固態電池車輛大概在2019年在中國出現,全固態電池產業化是必然趨勢,也是未來電動汽車革命性變革的重要因數。目前世界各國競相推動全固態電池產業化。這將是未來動力電池產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