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戴爾(中國)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研究報告《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模式和路徑》(以下簡稱《模式和路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指出:“工業互聯網是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今年,‘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也首次進入了政府報告和全國兩會。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將迎來重大機遇。”
針對中國傳統產業的行業數字化特點和不同發展階段,《模式和路徑》提出了數字化轉型“四步走”的路徑。
第一階段(2018-2020)開展數字化轉型試點,第二階段(2021-2025)推進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第三階段(2026-2030)實施企業內到行業的集成,并于第四階段(2031-2035)最終實現完整的生態系統的構建。
為此,《模式和路徑》建議,中國應構建數字經濟的戰略體系、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一整套制度保障體系、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數字化產業格局以及構建開放、協同、融合的數字化生態體系。
戴爾科技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黃陳宏表示:“中國市場十分廣闊,數字經濟在政策、技術、產業、人力資源等方面都具備后發優勢,整體發展前景優越。但是不平衡現象仍較突出,欠發達的西北、西南地區省份數字經濟和發達省份尚存較大差距,不同行業和規模的企業數字化程度也參差不齊。”
根據《模式和路徑》,不同行業所處的政策環境、服務人群、生產方式、技術水平、終端產品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因而行業整體的數字化特征和軌跡也明顯不同。
例如,我國汽車業在設計、研發和制造環節,仍然遠低于國外領先汽車企業。以大眾為代表的汽車企業,多年前已經開始投入巨資對自身的數字 化能力進行改造。建立從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售后服務 為一體的數字化運作體系。
為此,《模式和路徑》提出,我國汽車行業數字化隨著 2015 年“互聯網+”的概念提出之后,汽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當前汽車行業競爭的焦點也是數字化技術的競爭。汽車行業數字化應用除了促進汽車產品技術創新外,也促使整個產業鏈在數字化產業支撐下向智能化、網聯化 和共享化趨勢邁進,讓產業鏈不斷衍生,促進汽車企業向上下游拓展。
《模式和路徑》課題協調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王曉明介紹,中國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遇到六個問題:缺乏統一架構的PaaS平臺導致 IT 應用的敏捷開發和個性化開發不足;私有云和公有云的安全問題還有待解決;越來越多的數據和流量的負荷和處理面臨壓力;數據孤島”尚未打通;云化過程中數據遷移帶寬問題;生態圈建設需加強。
陳宏表示,“我們希望這些研究成果能使中國企業在推進數字化轉型中有經驗可循、有政策可用、有方案可落地、有效果可預期。”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