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自2013年到2017年,整個AI醫療行業共獲得241筆國內融資。而目前國內資本多布局虛擬助手、醫療影像、醫用機器人、智能健康管理四個領域,其中醫療影像成為資本密集的陣地,占比最高達到31%,位居第一。
>>>>資本加速涌入AI醫療影像
“AI+醫學影像”被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商業化,其融資金額也在不斷刷新。其中,金額較大的幾次融資集中在去年5月及下半年。2017年5月,依圖科技宣布完成3.8億元的C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集團領投,云鋒基金、紅杉資本、高榕資本、真格基金跟投;2017年9月,推想科技宣布完成1.2億元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領投,元生資本、紅杉中國聯合投資;2017年10月,匯醫慧影宣布完成“數億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達泰資本等。2017年12月,圖瑪深維獲得2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軟銀中國、辰德資本、真格基金等其他2家投資機構。
除了垂直度高的人工智能醫療公司,互聯網巨頭的動作變得越來越明顯。2017年8月,騰訊推出首款 AI 醫療產品“覓影”,主要應用于早期食管癌的篩查。阿里巴巴、百度等巨頭也紛紛布局AI醫療,他們的介入或將直接影響這一領域未來的格局變化。
>>>>從產品到市場,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對于創業公司來說,時間往往比金錢更重要。對于醫療行業來說,在產品研發階段就應該有市場的布局。目前這些人工智能企業的產品雖然還沒有真正實現商業化落地,但都已經和國內乃至國外的醫院達成了合作。
以肺結節篩查產品為例,據推想科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2月統計,推想AI已經為近45萬病患提供了輔助診斷。其中代表醫院包括:北京協和醫院、上海長征醫院等。在國際市場,推想科技成立了美國,日本、德國三處海外分部。
而匯醫慧影的公開數據顯示,其閱片量已經超過百萬。且已經接入500多家基層醫院和200多家頂級三甲醫院。
圖瑪深維的AI產品經過中國北京、上海、廣州多家三甲醫院多中心數據測試,檢出率達96.5%,目前也已經接入國內上百家醫院。其在北京、蘇州,上海,美國圣地亞哥設有研發團隊,并與美國杜克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國際知名院校、科研機構保持長期科研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圖瑪深維的AI產品是唯一嚴格遵循《NCCN指南》(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每年發布的各種惡性腫瘤臨床實踐指南,得到了全球臨床醫師的認可和遵循),能夠在結節的檢出、管理、決策、科研全過程提供幫助的產品,也是唯一能夠在肺癌篩查中提供良惡性分析的產品。目前已經為超過90萬的病患提供了肺結節的診斷及全鏈條健康管理。
AI+醫療影像被資本青睞的同時,也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被巨頭排擠吞并的風險也更高。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各類AI產品也將逐步達到商業化的高度,相信那些真正專業的、滿足市場需求的人工智能企業將會品嘗到AI醫療市場的第一口蛋糕。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