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成為下一個風口,已成為全球IT產業界的共識。
日前落幕的第四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以下稱CITE) 上,科大訊飛的“聽見”智能語音系統在嘉賓發言同時,將語音即時轉換為文字,準確率達95%以上。基于人工智能的陪伴機器人“公子小白”、央視春晚上“沖上巔峰”的阿爾法機器人、能夠語音交互的叮咚音響等多種智能設備吸引諸多觀眾現場互動。
與此同時,科大訊飛聯合華為、京東、TCL、美的、平安銀行、優必選科技等企業發布《人工智能深圳宣言》。根據這一《宣言》,各企業未來將積極探索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制定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標準;打造共性支撐平臺,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物聯網標準亟需統一
目前來看,企業切入人工智能的路徑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百度、阿里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其核心優勢在于擁有海量的線上數據,可以從資源挖掘、核心算法等角度切入。比如,剛剛結束的第四季《我是歌手》決賽上,阿里云人工智能小AI成功預測李玟奪冠。第二類則是在特定行業技術領域的行業企業,以科大訊飛、云之聲、格靈深瞳、商湯科技等公司為代表,其在語音識別、視覺識別等技術層切入深耕細作。在這些企業中,其方向和資源投入又各有側重,比如科大訊飛主營教育,云之聲投入更多在物聯網領域。第三類則是以優必選科技、小i機器人等為代表的終端廠商或虛擬場景、虛擬服務廠商,從應用層切入。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智能設備的數量和復雜性不斷增強。各種各樣的機器人可作為終端入口,幫助人類處理各種事務,或許能夠成為繼搜索引擎、瀏覽器、智能手機之后的新入口。
優必選科技在CITE上展出了即將發布的機器人阿爾法二代。這個定位于家庭服務的機器人,通過語音交互,能夠實現智能對話、智能家居操控、健康管理等,基于開放平臺,能夠開發更多APP,實現更多功能的延展。
不過,家電廠商對這些機器人似乎并不太“熱情”。盡管“智能家居”給競爭慘烈的家電市場帶來了一定溢價,但家電廠商對控制權的謹慎又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發展。實際上,智能家居一直未能迎來爆發。
對此,科通芯城CTO李世鵬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整個物聯網或智能硬件是一種新的計算模式——分布式計算,用戶手邊方便的東西都可以進行控制,關鍵還是用什么樣的協議做互通互聯。智能家居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必須建立統一的協議或標準。
云知聲CEO黃偉對當前的應用發展情況很樂觀,“目前,人工智能的應用看起來很零碎,其實都是客戶需求。通過一個一個點的突破,整個社會用戶的使用習慣和認知就能夠培養起來”。
語音智能先行
眼下,人機交互日益頻繁,人們對智能設備的依賴程度不斷提升,原有的操控方式變得越來越復雜、效率低下。而語音識別能夠使人機交互以人類最熟悉的方式進行,大大降低了人們對智能設備操作的要求、節省人機互動的時間。
圍繞語音技術,多家廠商推出軟硬一體化產品,云知聲和合作伙伴合作推出陪伴機器人康力優藍;科大訊飛與京東聯合推出叮咚智能音箱,在聽音樂的同時可以控制智能家居;事實上,定位于家庭服務機器人的優必選阿爾法二代機器人也利用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
目前,在運算和存儲上,人類已經不是機器對手;在感知領域,圖像和語音識別發展迅速;真正人工智能的終極挑戰是認知。黃偉解釋,語音技術目前發展相對成熟,認知層面的突破現階段則較為困難,目前廠商正試圖通過設立具象化、階段性的命題進行攻克。
黃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認知智能基于數據,而真實數據的獲得必須通過感知。語音只是實現交互的切入點。未來,人工智能的前端要繼續解決信號和設備之間的物理距離問題;后臺則是智能,通過語意理解、知識圖譜、聲紋識別,實現更強的感知和認知能力。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郁表示,依靠在語音和圖像等核心處理技術作為萬物互聯智能入口的優勢,科大訊飛將通過繼續加碼人工智能底層關鍵技術的研發和能力開放,打造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