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HE11模式激勵器是毫米波研究的重要器件,可以將毫米波能量饋入波紋波導,在波導內以基模(或者接近基模的混合模式)進行傳輸,從而可以對毫米波饋線和器件進行測試。在毫米波饋線(器件)冷測中,激勵源一般使用標準矩形波導輸出,而對于需要進行大功率傳輸的饋線(器件),一般是較大口徑的波紋波導。如果采用徑向變化的方法研制模式激勵器,設計和加工難度都很大,體積也可能大到不便應用的程度。利用準光相位修正鏡面系統的方法研制模式激勵器,可以方便實現饋入波紋波導的波束分布,加工難度低,易于實現。
研制的95GHz準光HE11模式激勵器主要由波紋喇叭加雙相位修正鏡面系統構成。信號源輸出的微波信號以標準的BJ84矩形波導輸出,經過矩圓轉換后,接入準光HE11模式激勵器的波紋喇叭,喇叭輻射場經過相位修正鏡面系統對相位和幅度分布進行調整,在輸出波紋波導饋入端口形成所需束腰的高斯分布。
本文以輸出9.2mm半徑的高斯束腰為設計目標,以標量衍射理論為基礎,按照自適應相位修正算法(KSA)對相位修正反射鏡進行設計。測試結果表明高斯分布的標量含量大于99%,矢量含量大于96%。
2 仿真結果
雙鏡面準光HE11模式激勵器仿真布局如圖1,波紋喇叭天線輻射場先后照射到兩個變形鏡面上,經過雙變形鏡面的相位修正后,在輸出波紋波導入口的觀測面上得到接近基模高斯束的場分布。其中波紋喇叭的設計輸出為:相當于距離喇叭口面16.5mm的距離上為束腰半徑6mm的基模高斯束。以此作為HE11模式激勵器的設計輸入,準光模式轉換器的目標場分布為TEM00,束腰9.2mm。
圖1 雙鏡面HE11模式激勵器仿真布局
按照雙變形鏡面的布局,第二鏡面的目標場分布應該為束腰半徑9.2mmTEM00模的束腰處的場分布,第一鏡面的目標場分布應該為束腰半徑21.8mm的場分布。
圖2~圖5分別為經過數次優化后的觀測面上的場分布和第一、第二鏡面的形狀。
第二觀測面可以得到的標量和矢量轉換效率分別達到99.87%和99.38%。
圖2 第二觀測面上的場幅度分布
圖3 第二觀測面上的場的場相位分布
圖4 第一相位修正鏡面形狀
圖5 第二相位修正鏡面形狀
3 加工測試結果
圖6為加工完成后的HE11模式激勵器照片。
圖6 模式激勵器照片
圖7~圖10為HE11模式激勵器實測幅度和相位分布。圖7中實線為實測分布劃出的束腰位置,點劃線為理想的束腰位置,圖9和圖10中的綠色線分別為理想的幅度和相位分布。
圖7 測試結果——幅度分布
圖8 測試結果——相位分布
圖9 幅度分布正交取樣
圖10 相位分布正交取樣
實測結果表明高斯束腰的標量和矢量含量分別達到99.33%和96.25%。從實測結果可以看出,HE11模式激勵器的輸出幅度分布非常接近理想的高斯分布,而相位分布要差一些,但是能量主要集中部分的相位差值也都保持在±10°之內。
4 結論
在實測過程中發現,由于波紋喇叭加工不理想,輸出的場分布與理想分布相差較大,這樣會嚴重影響HE11模式激勵器的輸出場分布。后來經過對波紋喇叭和鏡面的調整,取得了以上較好的結果。可以預見,如果對波紋喇叭和其他一些結構的加工工藝進行改進,取得更好的結果也是可能的。
(審核編輯: 小王子)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