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車3月的產銷呈現強勢開門紅的特征,開始打消后補貼時代市場的疑慮,市場化需求的端口也開始逐漸變大。
3月新能源車銷量大增
昨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發布3月汽車產銷數據。3月,汽車銷量為265.6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表現依舊搶眼,銷量達到6.8萬輛,同比增長117.4%。
根據中汽協的統計數據,6.8萬輛新能源汽車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萬輛和5.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1%和105.9%;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萬輛和1.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3%和167.2%。
而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6.9%和154.3%。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8萬輛和1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4.7%和13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2萬輛和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5.3%和242.6%。
政策調整帶來車型變化
今年3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環比增長91%,增速遠超往年同期。
分析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各地方補貼政策相繼出臺,另一方面是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分三檔,到了下半年,將完全執行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屆時,一些續航較低的A00級電動車補貼將大幅減少,甚至被取消,所以部分主機廠在上半年都會不約而同地搶裝新車。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2018年是新能源車動能轉換年,3月是18年新能源走勢的開局,從面向補貼到面向市場轉變。這其中有3月的北京市場的6萬臺號牌支持,同時也有非限購區域的私人購買的啟動。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補貼政策的調整,純電動車的銷售結構也在悄悄發生改變。
A00級電動車在1月的純電動車銷售比重高達86%,到3月已經回落到68%;而A級電動車從1月占比12%,提升至3月的25%。這種結構變化與新補貼的“扶優扶強”不無關系,預計下半年這種變化將更加明顯。
此外,兩廂與三廂電動車的比重從2015年的100%,回落到今年的75%;與此同時,電動SUV則從0提升至25%。雖然燃油SUV趨于飽和,但是電動SUV還有很大提升空間。這也是許多造車新勢力選擇從SUV切入的原因之一。
雙積分制助推新能源汽車市場提速
事實上,后補貼時代新能源汽車除了靠需求拉動,雙積分制的執行也將起到更為明顯的作用。
4月1日,《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正式執行。3月4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接受專訪時表示新能源車2019年要占8%,2020年要占10%。
根據中汽協數據,2017年新能源車產銷占比不到3%,如按8%和10%估算,2019年目標220萬輛左右,2020年290萬輛左右。隨著新能源乘用車雙積分制的實施,特別是2019年新能源車積分比例開始考核后,新能源車生產企業在積分交易價值的激勵下,有望積極推出消費級的新車型,以提升新能源車的產銷量,從而助力行業規劃目標的實現。
根據統計,寶沃汽車、北京奔馳、北汽集團、大慶沃爾沃、東風本田、東風雷諾、東風汽車、福建奔馳、新馬龍汽車、眾泰汽車等44家車企的新能源汽車積分為零,新政實施后,這些傳統車企勢必將加快向新能源轉型。
4月4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8年第3批)》,從此次補貼目錄可以得出乘用車電池升級明顯,高能量密度電池車型數量提升迅速。
長遠來看,國家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長期不變,傳統燃油汽車逐漸被取代是大勢所趨,這將長期利好新能源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逐步進入補貼后時代,《雙積分管理辦法》要求在2019年大幅提升至10%的水平,將大大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規模,刺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需求。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