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巴黎氣候大會期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向馬云提出,利用阿里巴巴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與聯合國一起提高用數據解決全球問題的能力。2016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發起了“環境云圖”項目,資助推動中國環境公共數據的有序開放,并應用于公眾參與環境治理。 阿里數據經濟研究中心(ADEC),高德數據分享平臺將提供相關咨詢和技術支持。
上周的一篇新聞報道標題
因為數據驚人引發了熱議
媒體根據水利部1月《地下水動態月報》數據,作出了題為“全國地下水80%被污染”的報道。
水利部則回應說,報道引用的數據主要是北方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的監測數據,并非當前地下水飲用水的主要水源。目前地下水飲用水源主要取自深層地下水,而不是淺層地下水。
直觀的數據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引發了系列討論和求證,事件背后更突顯了公共環境數據公開的重要性。
用大數據推動環境社會治理
去年巴黎氣候大會期間,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向馬云提出,利用阿里巴巴的云計算和大數據能力,與聯合國一起提高用數據解決全球問題的能力。阿里云要做的,就是讓計算成為世界的能力,讓數據成為環境治理的法寶。
大數據應用能夠揭示傳統技術方式難以展現的關聯關系,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促進社會事業數據融合和資源整合,將極大提升政府整體數據分析能力,為有效處理復雜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手段。
建立“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機制,在環境保護上,包括環境質量,企業排放,公眾的環境足跡等大數據,將有助于提升環境治理能力。
環境云圖:喚醒沉睡的公共數據
在DT時代,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發展,公共數據的開放將有可能利用社會公眾的力量共同促進環境治理和產業創新,將會推動開放型社會的形成。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在過去的兩年中,和合作伙伴應用云計算,與20多家民間機構合作,使用政府公開排放數據和地方環保局進行良性互動,推動了近500家超標排放企業進行了整改。
2016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發起了“環境云圖”項目,資助推動中國環境公共數據的有序開放,并應用于公眾參與環境治理。 阿里數據經濟研究中心(ADEC),高德數據分享平臺將提供相關咨詢和技術支持。
經過嚴格的申請、初步篩選、研討會、評審和資助協議流程,首批環境云圖資助項目為:
中國環境公共數據開放研究
項目申報人:復旦大學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 鄭磊主任
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成立于2010年。實驗室致力于對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在數字時代所面臨的新機遇和新問題進行學術研究、應用實驗與決策咨詢,重點探究新技術在公共事務中的應用及其影響,包括多個研究方向,如電子治理與電子政務、政府信息戰略與管理、開放政府數據、跨部門信息共享、移動公共服務、政府社會化媒體等。
2016年數字與移動治理實驗室將與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合作,對中國環境數據開放進行評估,為中國環境公共數據開放提供政策建議。
環境數據開放項目
項目申報人:上海閔行區青悅環保信息技術服務中心
上海閔行區青悅環保信息技術服務中心致力于幫助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開放環境數據,青悅開放環境數據中心(data.epmap.org)已經收集并開放了空氣、水、污染源等多種環境數據,并為國內外超過500個機構或項目提供了環境數據服務。
作為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進行了4年公益創投的初創機構,2016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將繼續支持上海青悅進行數據開放,并鼓勵公共數據應用于環境科學的研究和公眾參與的支持。
北京城市實驗室
項目申報人:北京城市實驗室
北京城市實驗室(Beijing City Lab、BCL)作為一個致力于定量城市研究的學術網絡,專注于運用跨學科方法量化城市發展動態。本項目致力于聯合國內外在環境工程和大數據研究方面的專家,對中國的環境污染狀況進行自下而上的監測和評估。
在2016年的項目中,北京城市實驗室將注冊機構,并以機構作為平臺,吸引平臺上的研究人員,形成虛擬的社區,在和環境相關的領域進行大數據挖掘和研究。研究領域包括:空氣質量和PM2.5、城市垃圾填埋場的預測和分析、城市黑臭河的大數據分析和研究。
綠色項目環境效益評價系統搭建與推廣
項目申報人:中國綠色金融網絡(GFN)
中國綠色金融網絡為正在籌備中的匯聚近百名工作于銀行金融機構,民間機構及環保咨詢領域的綠色金融從業者的網絡。該網絡將同中國綠色金融委員會等一道開發應用于中國綠色金融項目的環境效益評價系統。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將資助該系統上云,并針對未來,進行云上的建構設計,推動該系統成為可以面向未來的綠色金融發展的基礎設施。
基于太湖流域環境可視化分析的面源污染數據庫建設
項目申報人:上海道融自然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中心
上海道融中心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水資源保護。道融專注于農業污染,即由農業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村生活排污導致的污染。機構目前在太湖流域的一線社區,開展農業污染評估工作以及農業污染修復示范;建立流域污染數據庫,推動信息公開化;同時開展公眾自然教育,推動太湖流域居民飲用水的保障以及農村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本次申報項目,將會基于太湖流域已有的環境質量數據,疊加企業排放數據,以及收集農業數據,利用可視化的方案來分析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及保護情況。
MyH2O中國水質地圖
項目申報人: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網絡CYCAN
CYCAN是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絡(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 Network)的簡稱,是中國第一個針對青年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非營利性組織,也是中國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最積極的機構。通過“高校節能”和“MyH2O”等項目培育和見證了大量青年成長為綠色領袖人才。在過去一年,機構共支持了超過50支高校團隊參加了能源以及水質調研等環保活動,遍布了全國30個以上的省市。
中國青年應對氣候變化網絡CYCAN發起了民間自測水的MyH2O項目,項目在全國由大學生團體使用測水儀器測水,測水數據上傳網絡,進行分析。此次針對黑臭河情況發動網絡內的大學生進行測水,用水質信息作為大學生參與黑臭河治理的工具和手段,并推動大學生利用數據進行環境教育和科普的工具和手段。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