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武漢長光科技有限公司
OFweek光通訊網消息,放眼全球,電信運營商和新興互聯網運營商已經使得廣電原有用戶體驗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革,給廣電行業帶來的空前的挑戰。
面對IPTV、OTT TV、寬帶、4G LTE等方面的競爭,伴著最終用戶在視頻業務收看習慣上發生的重大轉變,作為將電視業務作為主營業務收人的廣電人,我們唯有迎難而上,加速技術轉型,快速部署雙向網改已經是迫在眉睫。
1 行業競爭環境與現狀
目前,寬帶業務已經普及到大多數家庭,IPTV持續迅猛之勢,OTT TV更是勢不可擋,廣電網絡加速雙向網改整合,電信運營商也持續加大寬帶網絡的投資,互聯網運營商紛紛推出網絡電視終端。傳統電視行業正在面臨空前的挑戰,同時也給廣電網絡發展和應收結構調整帶來新的機遇。
1.1 IPTV持續迅猛之勢,傳統有線電視業務市場萎縮
2013年,寬帶業務也已經普及到大多數家庭,電信運營商相續推出了寬帶提速和套餐捆綁戰略,使得IPTV用戶數量快速增長。根據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1月份,全國IPTV用戶達到近3000萬,相比2012年底用戶總數2300萬增長超過30%。其中東部地區占據絕對優勢,排名前三位的江蘇、廣東、浙江用戶之和的占比達到43.7%。
圖1:截止2014年1月IPTV用戶數排名前十位的省份
同樣在2013年,國內有線電視用戶數量增長緩慢,全國多數城市中心城區出現負增長。據業格蘭研究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國有線電視用戶已達2.24億戶,比2012年底的2.15億戶僅增加了900萬戶,有線電視用戶較2012年6.14%的增幅略有下降,是近5年來增幅的最低水平。僅有不到4.2%的增量也主要是來自東部地區和部分中部地區積極推進農村地區有線電視網絡發展增加的大量的農村居民用戶。
同時,由于互聯網的普及,隨之而來的互聯網電視以零費用的優勢正在侵蝕傳統有線電視市場份額,全國多數城市傳統有線電視用戶數量已經出現明顯下降之勢。據國家統計局呼和浩特市統計信息,在2013年呼和浩特市城鎮居民人均通信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長34.3%的形勢下,每百戶接入有線電視網絡的電視機卻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2%。
1.2 OTT TV用戶快速增長,廣電網絡傳統營收面臨巨大挑戰
OTT TV作為基于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比IPTV更開放,內容更有吸引力,對廣電數字電視以及IPTV業務產生了極大的沖擊。
有線運營商積極適應新的趨勢,融入互聯網才是根本。未來用戶從互聯網上獲取的信息量將遠大于電視,電視的互聯網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世界一流廣電網絡運營商,如Comcast、時代華納等,紛紛選擇了發展自己的OTT電視服務,適應新的互聯網大趨勢。國內運營商,如華數、百視通等,也競相推出自己的OTT業務。
隨著OTT TV和IPTV等競爭的入侵,傳統有線電視用戶開始大量流失。全球范圍內,有線電視用戶的流失趨勢已經出現。美國有線和衛星電視用戶數量在不斷減少。通過對70%家庭用戶的調查顯示,美國八大有線和衛星電視提供商共流失用戶19.5萬,占其8320萬視頻用戶的0.2%。而在國內,隨著IPTV和互聯網視頻的發展,有線電視的壟斷地位亦被打破,部分城市退網率大幅上升,總用戶數出現負增長。而在眾多網絡電視終端中,OTT機頂盒作為搶占客廳的主要終端,它的快速增長更是成為有線數字用戶增長的最主要對手。據數據統計,2013年OTT機頂盒的銷量高達1000萬臺,已經超出2013年全國有線電視用戶900萬的增量。預計2014年,OTT機頂盒出貨量將達到3000萬臺,智能電視機的出貨量預計在4500萬。因此,廣電有線將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壓力。
1.3 政策推動"寬帶中國"戰略,廣電雙向改造成為當務之急
2014年3月19日,第十屆中國數字視訊年會暨"寬帶大時代"研討會在京順利舉行;同月22日,CCBN2014在北京落下帷幕;相信2014年的廣電,在融合的變革中充斥著挑戰的同時,緊緊把握歷史的發展機遇,加速雙向改造,逐步實現營收轉型。
隨著"寬帶中國"戰略及工信部寬帶中國2013專項行動的全面實施,有力推動了寬帶產業的發展,網絡速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2013年底,全國固網寬帶用戶已接近2億;預計2014年固網寬帶用戶將超過所有有線電視2.24億用戶。由于寬帶用戶與有線用戶的重合度很高,當帶寬進一步拓寬,CDN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時,用戶對互聯網電視內容的體驗越來越豐富,最終對有線電視業務的沖擊將會更加猛烈。
據格蘭研究權威發布的《中國寬帶網絡市場狀況白皮書》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廣電雙向網改實際滲透率只有12.77%;并且廣電寬帶用戶目前只占全國寬帶用戶總量的4.0%,市場占比依舊較低。寬帶網絡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一切高科技、高信息化產業都離不開它的支撐,由此寬帶網絡建設對國家的經濟結構轉型也有著重要意義。來自世界銀行的研究表明,寬帶互聯網對GDP有明顯的拉動作用,正成為驅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在中低經濟體國家,寬帶互聯網用戶滲透率每增加10個百分點,GDP即多增長1.38個百分點。正是因為寬帶對GDP有著明顯的拉動作用,中國也不例外,2013年推出國家寬帶戰略,2013年底又推動4G發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國寬帶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相對偏低,突出表現在家庭用戶普及率低及寬帶性能差、地域發展不平衡等方面。
同時,白皮書還顯示,截止到2013年底,我國有線雙向網絡覆蓋用戶超過9400萬戶,有線電視雙向網絡覆蓋率達到42.40%;但廣電網絡推進雙向網絡改造的增長速度(19.9%)明顯低于電視FTTH推廣覆蓋增長速度(66.8%),廣電網絡需要加快進行雙向網絡改造。
針對廣電寬帶用戶市場占比依舊較低的問題,格蘭研究分析認為,國外先進案例表明,廣電寬帶是寬帶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廣電寬帶在全國寬帶中的占比非常低,對廣電網絡進行雙向化改造成為當務之急,甚至關于行業的生死存亡。
2 在困境中求發展,技術選型尤其重要
在整個廣電NGB網絡建設過程中,其中一大重點就是開發寬帶接入技術,提升網絡承載能力。在NGB寬帶接入技術方面,目前廣電主要組織研發制定了三個標準:包括HiNoC、C-DOCSIS、HomePlugAV(C-HPAV)等。
2.1 HiNOC技術
作為自主的HiNOC技術,只有海信推出了HiNOC 1.0芯片,目前尚無成熟產品,也無規模應用。
2.2 HomePlug AV技術
HomePlug AV技術是一種基于電力線的低頻EOC技術,第一代芯片為AR6400,工作頻段7.5-30MHz,MAC層吞吐量達100Mbps。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二代芯片AR74XX,向上拓寬工作頻段至65MHz,提高了QAM調制階數(1024QAM-4096QAM),FEC編碼效率由16/21提高到8/9。MAC層吞吐量可達350Mbps,2013年已經大規模商用。
HomePlug AV的物理層使用OFDM調制方式,其頻率選擇性強,抗窄頻段干擾,抗脈沖干擾能力強,極大地降低了低頻段干擾對有效數據傳輸的影響。
2.3 C-DOCSIS技術
C-DOCSIS接入技術2011年初開始發展,2012年8月頒布行業標準。其繼承了DOCSIS的物理層與數據鏈路層的規范。兼容DOCSIS終端。兼容DOCSIS配置系統,其提供C-DOCSIS系統的業務和設備配置服務,實現配置文件的生成、下發、終端設備的軟件升級等功能,包括DHCP服務器、配置文件服務器、軟件下載服務器、時鐘協議服務器、策略服務器等;以及DOCSIS網絡管理系統包括SNMP管理系統和syslog服務器。
C-DOCSIS頭端簡稱CMC,包含了DOCSIS的PHY層和MAC層,集成了最少的必要軟件以達到簡單化的目的,目前DOCSIS標準為DOCSIS3.0。
2.4 MoCA技術
MoCA是同軸電纜多媒體聯盟(MultimediaoverCoaxAlliance)的縮寫,是一種基于高頻的EOC技術,工作頻段800~1500MHz。目前有兩個版本,即MoCA 1.1和2.0。其中,MoCA 1.1 MAC層吞吐量為175Mpbs。而MoCA 2.0則有兩種性能模式,第一種為基本模式,實際MAC層吞吐量為400Mbps;第二種為強化模式,MAC層吞吐量可達800Mbps。但目前國內市場上還是以MoCA1.1為主。
2.5 技術對比
注:據格蘭研究,截止到2012年6月底,在我國雙向網改EoC 技術覆蓋的雙向網改用戶達到2557.7 萬戶,滲透用戶達到560.4 萬戶。其中HomePlug AV 技術市場份額在2012 年占EoC 技術整體市場份額的64.78%,比其他幾種EoC 技術(MoCA、降頻WiFi 等)累加市場份額高出29.56%。
綜上所述,C-DOCSIS具有較好的傳輸距離,比較適合在稀疏模式網絡覆蓋區域中應用,這也正是為什么CMTS在美國廣泛應用而到了中國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最近熱炒的C-DOCSIS不排除是少數芯片和設備廠商為新產品宣傳造勢的行為,考慮基于DOCSIS 3.0標準的C-DOCSIS產品還在進行試點階段,其產品成熟度還有待市場檢驗,無論從技術還是從性價比上都不是最佳之選。
高頻MoCA技術在帶寬方面有明顯的不足,2.0標準的設備的商用還有待時間,并且MoCA技術也不是廣電總局所推薦的EoC標準,目前市場尚沒有形成規模,對它的選擇還是應該慎重。
低頻HomePlug AV技術無論是在性能、價格、市場應用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即使考慮未來幾年內升級EPOC或10G EPON FTTH都能很好的兼容現有銅纜網絡結構和ODN資源,在網絡結構改造成本最低的情況下滿足未來網絡升級需求,并且HomePlug AV也是廣電總局所推薦的EoC標準。
因此,結合我們國內廣電網絡現狀,考慮易建設、低投入、可運營及未來平滑升級等綜合因素,HomePlug AV不失為是目前眾多技術中較優的選擇,否則也不會有全國近2/3的省網已經選擇該技術進行雙向網絡改造。
3 在競爭中取勝,投資成本至關重要
結合目前主流技術,我們就建網和維護等方面的成本進行比較。
3.1 網絡模型
現分別采用CMTS、EPON+EOC方案對模擬小區進行比較, 以10000戶為模型,按預期接入率20%進行計算投資回報率。
小區有線由光纖接入, 小區內為同軸網絡,同軸網絡為典型的星形+樹形組成(典型有線電視網絡結構);接入組網方式見圖2和圖3。
圖2EPON+C-Docsis解決方案組網圖
圖3 EPON+EOC解決方案組網圖
3.2 設備成本
結合目前光節點覆蓋用戶情況,按照每個光節點C-Docsis局端設備(CMC)覆蓋200個用戶,每個EOC局端覆蓋100個用戶,根據模型內用戶網絡需求可以測算,采用EPON+EOC(HPAV)方式進行雙向改造每戶覆蓋成本約為18~22元,采用EPON+C-Docsis(3.0),方式進行雙向改造每戶覆蓋成本約為42~45元,每戶覆蓋成本節約20~27元,相比EPON+C-Docsis方案節省超過47%。假設某市現網有300000用戶需要網改,如果才用EPON+EOC(HPAV)方案,單覆蓋成本就可以節約600~810萬元;另外,如果考慮C-Docsis3.0的終端售價高于HomePlug AV 74系列EOC終端,計入后期接入率20%的開通設備成本,節省更是高達1050萬元。
因此,從成本投入上來講EPON+EOC(HPAV)方案亦優于EPON+C-Docsis方案。
3.3 用戶帶寬
上表EPON+C-Docsis方案中, OLT每PON口提供1000Mbps上下行對稱帶寬, EPON系統采用1:8進行分光,每臺CMC接入200戶,按照用戶100%在線率和50%并發率計算,綜合EPON和C-Docsis系統,平均每戶分配帶寬為1000Mbps/8/(200*20%)/50%=6.25Mbps;
上表EPON+EOC方案中,OLT每PON口提供1000Mbps上下行對稱帶寬, EPON系統采用1:16進行分光,每臺EOC局端覆蓋100戶,按照用戶100%在線率和50%并發率計算,綜合EPON與EOC系統,平均每戶分配帶寬為1000Mbps/16/(100*20%)/50%=6.25Mbps。
以上數據表明,兩種覆蓋方式滿足最終用戶接入帶寬一致,同時在線的情況下滿足6.25Mbps入戶,如果再考慮50%在線率,接入速率預期可達25Mbps,完全滿足未來3年內用戶主流需求。
3.4 維護費用
EPON+C-Docsis 由于采用雙向放大器,運維費相對較高,按2元/月/線,甚至更高;
EPON+EOC由于大部分網絡無源,有源點少,按1元/月/線,甚至可以更低。
3.5 其他成本
在綜合比較中,除去設備成本需要較高投資,在網絡改造、施工以及維護等方面還需要付出一定的投資。
同軸雙向改造費用: EPON+C-Docsis方式須更換增加雙向放大器,即使之前已經采用CMTS+CM方式建網,更改為EPON+C-Docsis也需要考慮后期雙向放大器的維護成本,所以雙向網改成本略高。EPON+EOC方式在改造中對原有設備可充分利用,器材等保持原來的單向即可, 雙向網絡改造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線路施工費:戶外安裝約50元/點;戶內安裝約20元/點。
4 結論
HomePlug AV設備已產業化且規模應用多年。截止目前,HomePlug AV已經被將近2/3的省網所采用,生產廠家也多達數十家,且已經實現不同廠家間的EOC局端和終端互聯互通。早在2012年,高通創銳訊EoC芯片出貨量成長就已經超過了DOCSIS等主流技術的發展水平,僅在中國市場就實現了50%的增長,實現出貨量300萬片。2013年出貨量更是接近500萬片。從各省最新雙向網改項目來看,除了已經采用CMTS建網的網絡仍有擴容之外,EPON+EOC已經成為主流網改技術,2013年市場份額已經超過45%,預計2014年這一數據將被刷新到60%。
根據最新的消息,C-DOCSIS3.0設備尚在試點階段,產業鏈還需2~3年時間進行完善,產品能否適應國內廣電網絡,還有待市場檢驗。
綜上所述,與目前主流的銅纜技術相比,從網絡發展趨勢(FTTH全光網)、網絡結構(可充分利用現有HFC網絡的光纖同軸電纜資源)、網絡可擴展性(可平滑升級)、網絡支持業務(全業務支持)、網絡綜合成本(設備、建設、運維)等考慮,EPON+EOC是廣電進行雙向網改造,構建信息高速公路的理想接入方式。而在EOC領域,眾多廠商已經耕耘多年,無論是從產品還是從產業鏈上都已經趨于完善。長光科技更是長期致力于接入網EPON和EOC產品解決方案的研發,已經在全國多數省份提供了EPON或EOC產品,市場份額逐年攀升。
(審核編輯: Dori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