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愛奇藝自制的超級網綜《機器人爭霸》開播,機器人競技時隔多年再次走入大眾的視野,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新談資。有關人士認為,2018年,將成為機器人競技在中國發展的破關之年。
“硬核”綜藝掀起“競技熱” 食品工業開啟“智能風”
說到機器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機器人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不僅限于競技領域,主要用于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為食品飲料加工業的碼垛、分揀等領域帶來諸多便利。
機器人是智能制造的一個縮影,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越來越多食品企業或者食品機械制造企業開始研發機器人。據筆者了解,娃哈哈利用在飲料機裝備開發、系統集成應用方面積累的經驗,進入智能裝備研發制造領域,踏上了機器人研發之路。目前,該企業已完成了串聯機器人、并聯機器人、平面機器人的研發,并用于飲料生產線上產品裝箱、碼垛等領域。
我們知道,食品飲料包裝之后需要整列、碼放,這對于工人來說是件繁重的工作,1個小時只能碼400多箱。然而,隨著碼垛機器人發展與應用,使得碼放高效而精準,每小時碼放數量是人工操作的4倍,碼放的位置偏差控制在正負0.05毫米內,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另外,與碼垛相比,產品的分揀也需要大量勞動力,然而,勞動力成本提高、招工難一直是困擾加工企業發展的難題。據悉,湖北某公司4臺分揀香菇機器人“上崗”,這是目前我國香菇行業首次應用機器人進行分揀。
機器人不僅能夠區分白花菇、茶花菇、板菇等不同種類的香菇,還可準確識別香菇大小、形狀、花紋,識別準確率達到99%以上。同時,減少避免了人工分揀的二次污染。
除此之外,筆者曾從南京舉辦的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了解到,未來雞尾酒、現磨咖啡都可由機器人來做。一位智能制造方面的專家表示,智能制造最直觀的呈現方式就是機器人正在改變人類的生活,未來喝雞尾酒、喝現磨咖啡,機器人都能靈活地完成。并且他們智能化、靈活度越高,市場運用的空間也就越大。
工業機器人在食品生產加工中的應用層出不窮,花樣繁多,如披薩機器人、面條機器人、漢堡機器人等等。在食品規模化生產過程中,既要保證食品本身的品質,又要保證產出的數量,同時更要滿足衛士標準和包裝、外觀等一系列嚴苛的要求。機器人的應用,使食品企業在保障生產與控制成本之間找到了良好的平衡點。
據工信部不完全統計,中國機器人企業已超過800家。雖然機器人產業相當火爆,并且碼垛、分揀等機器人取得一定的發展,但仍存在著中低產品重復建設問題,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賴進口。因此,機器人研發企業還應卯足力量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提高國產機器人的綜合競爭力。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