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廳科函〔2018〕11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貫徹落實《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號)要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切實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部將組織開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以下簡稱創新項目)申報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創新應用內容
圍繞培育智能產品、深化行業應用、構建支撐體系三個方向,支持一批創新性強、應用效果好的產品和應用項目,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業態和新模式,提升產業支撐能力,推動行業融合與創新發展。
二、申報要求
(一)項目申報主體包括從事人工智能基礎技術攻關、智能產品研發、行業融合應用、支撐保障服務等相關業務的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申報主體應具有較強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和融合創新能力,申報的項目要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應用帶動作用良好,并具有一定代表性。
(二)創新項目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各地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組織推薦。項目內容包括3個類別,每個申報主體只能申報一個項目。各地主管部門推薦的創新應用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15個。中央企業集團推薦的創新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3個。
(三)我部將對申報材料進行評審,遴選出創新項目并建立項目庫,擇機予以推廣和支持。
三、報送方式
本次申報采取網上填報與紙質版材料報送結合的方式。
(一)項目申報:申報企業登錄“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申報系統”(以下簡稱“申報系統”,網址為www.aigovpro.com)完成注冊,填寫申報所需信息。申報截止時間為5月31日,逾期系統將關閉。
(二)項目推薦:推薦單位(各地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使用給定的賬號密碼登錄“申報系統”。確認推薦項目后,系統自動生成報送信息匯總表,推薦單位需下載并加蓋單位公章。
(三)項目報送:推薦單位通知被推薦企業登錄“申報系統”下載打印項目申報書并加蓋單位公章,上報推薦單位。推薦單位統一將信息匯總表(一份)、項目申報書(每個項目一份)郵寄至聯系地址,紙質版材料內容應與網上填報內容一致。
(四)紙質版材料報送截止時間為2018年6月30日。
四、聯系方式
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劉洋 010-68205234
張瑤 010-88680530
010-88685262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魯谷路35號,郵編:100040(收件人:張瑤)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附件: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申報方案
為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找準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切入點,加快落實《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切實做好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申報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總體思路
以推動人工智能與制造業融合為主線,設置“智能產品、行業應用、支撐體系”3個方向,重點關注項目的創新性、推廣性、應用價值等方面要素,支持一批創新性強、應用效果好的產品和項目,發現一批研發實力突出、具有明顯帶動作用的企業,探索形成可推廣的新業態和新模式,調動各地區積極性,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加速發展。
申報條件和流程
(一)申報要求
請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緊密結合地區人工智能發展基礎和優勢,面向各自區域人工智能產業和應用單位全面征集,匯總后上報部科技司。中央企業及相關單位直接報送至部科技司。篩選評審工作由部科技司統一組織。申報主體應在行業內具有較好的經濟實力、技術研發水平和融合創新能力。創新產品及服務項目要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先進、應用帶動作用良好,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標志性,對其他企業或行業具有較強借鑒意義和推廣價值。
(二)申報數量
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由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央企業集團推薦。項目內容包括3類9項,每個申報主體只能申報一項。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推薦的創新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15個,中央企業集團推薦的創新項目數量一般不超過3個。
(三)遴選要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行業專家依據項目申報書進行評審,堅持公平公正原則,篩選出具備行業代表性的創新項目。申報材料要求描述詳實、重點突出、表述準確、邏輯性強、具有較強可讀性,既包括實踐內容,又涵蓋理論剖析,杜絕虛構和夸大。
(四)評選標準
申報單位應在人工智能領域致力技術發展創新、促進行業深度應用。創新產品或服務應具有為企業創造和改變商業機會、重塑產業格局、改變人才團隊結構等效果,為企業盈利狀況及市場價值帶來提升。產品類項目應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算法擁有自決策與自學習能力,已具備一定使用規模具有可推廣價值。服務類別項目應具有較高規模化應用的產品方案和提供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與應用行業深度融合能產生較高經濟與社會效益。
項目申報方向
(一)智能產品類
支持企業、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以市場需求為引領,積極培育人工智能創新產品和服務,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推動智能產品在工業、醫療、交通、農業、金融、物流、教育、文化、旅游等領域的集成應用。
1.核心基礎產品。支持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傳感器、人工智能專用芯片的研發及應用。支持人工智能開源開放平臺建設,鼓勵建設滿足復雜訓練需求的開放計算服務平臺,實現產業化推廣和應用,具備良好社會經濟效益。
2.智能控制產品。支持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群體實時協同系統、無人自主系統和智能協作系統等智能控制產品研發,支撐和保障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無人機和智能服務機器人等智能終端產品,具備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3.智能理解產品。支持圖像識別、語音識別、生物特征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發展,重點支持智能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智能語音交互系統、智能翻譯系統和智能家居產品等研發和應用。
(二)行業應用類
鼓勵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實施智能制造,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工業領域各環節探索應用,提升民生服務中人工智能運用能力,推動人工智能與各行業融合發展。
4.制造業智能化提升。支持關鍵制造裝備采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嵌入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理解、智能決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機交互等技術,實現制造裝備的自感知、自學習、自適應、自控制。支持人工智能在工業產品設計、工藝、制造、物流、管理、銷售、服務、運維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各環節的應用。
5.產業智能升級。支持人工智能在電信、能源、金融、商貿、農業、食品等重點行業領域應用,推動產業智能化發展,引發產業深刻變革。
6.民生服務智能化。支持在醫療健康、公共衛生、教育文化、交通旅游、社會保障等領域開展推廣,鼓勵開發各類便民應用以及民生公共服務平臺,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升民生服務能力。
(三)支撐體系類
支持面向重點產品研發和行業應用需求,建設并開放多種類型的人工智能海量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集和云服務平臺,支持建立人工智能標準和測試評估體系,建立人工智能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7.訓練資源服務平臺。支持面向語音識別、視覺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基礎領域及工業、醫療、金融、交通等行業領域,建設高質量人工智能訓練資源庫、標準測試數據及并推動共享,鼓勵建設提供知識圖譜、算法訓練、產品優化等共性服務的開放性平臺。
8.標準測試評估體系。鼓勵開展人工智能產業標準及工業等重點應用領域的標準研制;鼓勵第三方機構建立測試評估平臺,對重點智能產品和服務的智能水平、可靠性、安全性等進行評估。
9.安全保障體系。支持面向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家居、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重點應用領域,建立確保整體系統安全或其他相應安防的測試與評估方法、基準或平臺。支持建設具備人工智能安全態勢感知、威脅信息共享以及應急處置等基本能力的安全保障平臺。
工作組織保障
(一)時間進度安排
2018年5月底前,各申報單位登錄申報系統完成申報工作。
6月底前,各推薦單位推薦申報項目,并將紙質材料報送至聯系地址。
8月底前,部科技司組織相關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
10月底前,確定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
(二)項目入庫和推廣支持
針對各地區報送的項目,我部將組織評審,遴選出創新項目并建立項目庫,擇機予以推廣和支持。加強對創新項目成功經驗的總結提煉,組織開展系列培訓會、經驗交流會和現場會,加大新模式、新業務等方面的經驗交流和宣傳推廣。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