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以及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中國制造業正加快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作為中國制造業的先進代表,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方”)走在了整個行業向智能制造發展的前列。在全面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戰略之下,京東方先行先試,率先在蘇州建立起行業領先的智能制造先導線(示范線),并將以此為基礎不斷升級優化,積累經驗,陸續推進合肥、蘇州、重慶等地智能工廠的智能制造轉型,通過實現客戶、產品、制程、設備、供應商的互聯,最終實現生產數字化(虛擬制造+實體制造),智能化、柔性化。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月15日,本刊記者參觀了京東方蘇州智能制造先導線。隨后,京東方智能制造戰略事業單元首席制造官公偉剛先生,以及智能制造戰略事業單元生產技術中心負責人馬國恒先生接受了本刊專訪,就京東方如何布局智能制造、采取的主要舉措以及下一步發展規劃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解答。
公偉剛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戰略事業單元首席制造官
馬國恒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戰略事業單元生產技術中心負責人
記者:京東方正在向物聯網技術、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轉型,生產線也在進行以智能制造為方向的全面升級。首先能否談一談公司在轉型過程中將智能制造放在什么樣的位置?
公偉剛:無論是從全球還是中國來看,智能制造都已經成為制造業升級發展的大趨勢。如何滿足智能化、柔性化、低成本制造,并從設計、工藝、生產、供應鏈及銷售信息系統、服務保障和管理智能化等方面實現智能制造,是目前全球制造業普遍面臨的挑戰。
從京東方自身來看,實現智能制造已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其實,從半導體顯示器件生產起步的京東方,多年來已經達到了非常高的生產自動化水平,也在智能制造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我們認為,顯示器件是人機交互單元的核心部件,也是未來物聯網最重要的信息出入口,掌握了顯示器件這個端口,就相當于掌握了未來智能化趨勢的一大核心(另一大核心是芯片)。物聯網時代為顯示器件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應用新空間,對京東方來說無疑迎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面對機遇和挑戰,董事長王東升提出了“開放兩端 芯屏氣/器和”的物聯網生態理念,即通過將芯片、顯示器件、軟件和內容、功能硬件和諧地組合起來,形成一個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相連的價值創造系統。
物聯網以及信息系統的快速發展,對制造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以京東方的智能制造業務來說,未來會面臨更多客戶定制化產品的挑戰,需要生產的產品種類越來越多。由此不難看出,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對于集團的轉型發展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記者:對于智能制造的落地實施,京東方是如何進行規劃和布局的?
公偉剛:智能制造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廣的概念,除了涉及制造企業本身,還與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息息相關,它包含自動化、信息化、智能物流、智能計算、智能決策等多個方面。智能制造的實現是一個從手工到半自動化,再到全自動化,最終實現智能化、柔性化生產的過程。京東方已經制定了智能制造轉型的戰略,并正在逐步實施中。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規劃上的局限,最大程度地實現創新,在人才培養上,京東方智能制造組建了一個具有創新力和實踐力的年輕團隊,同時提供機會讓他們參加國際展會、學術交流會等,多看多學,以便為智能制造的模塊優化提出更優的解決方案。
從具體實施路徑來看,針對智能制造大趨勢和新的制造特點,京東方首先考慮的便是怎樣在智能制造大環境下去做好技術儲備,再在智能工廠建設方面加大投入。目前,京東方以智能制造先導線的方式切入,先試先行,以此為基礎積累經驗,不斷優化,再逐步在合肥、蘇州、重慶等地的智能工廠產線內推廣實施,從而實現智能制造的全面提升。
目前,京東方已經在蘇州正式上線了一條智能制造先導線,合肥、重慶的智能制造先導線也正在建設中。
記者:請詳細介紹下京東方智能制造蘇州先導線的建設目的和實施過程,主要采用的技術有哪些?
馬國恒:京東方建設先導線是向智能制造轉型的初級階段,下一階段則將在此基礎上實現生產數據的可視化,通過RFID、條碼傳感器等技術跟蹤產品物料進程,采集溫度濕度、壓力、扭力等數據,并將數據、產品質量與生產設備建立起對應的關系;繼而基于大數據,用數據挖掘手段以及數據統計分析方法,評估產品質量與設備之間的關系,根據質量情況、訂單情況以及生產現場的工藝參數和工藝設備進行自動調整,實現生產數字化(虛擬制造+實體制造),最終實現客戶、產品、制程、設備、供應商的互聯互通,真正實現智能化。這是京東方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策略,即:首先通過產線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再通過數據可視化,利用數據指導實現真正的智能化、模塊化、柔性化生產。
在產線自動化階段,我們會先上線比較成熟的模塊,比如自動倉儲系統、自動搬運輸送系統,以及MES系統、ERP系統等信息系統,充分利用自動控制技術、互聯網相關軟件以及RFID、通訊等技術。
在柔性化生產階段,則會陸續上線生產排程系統、數據挖掘系統等相對高級的系統。由于涉及大數據挖掘與分析,在這一階段主要需要相應的數據挖掘分析工具以及管理軟件等技術,除此之外考慮到綠色環保趨勢,還需要能源管理軟件及系統等。目前,京東方正進行相關技術的儲備,并根據運行效果不斷對先導線進行優化。
記者:先導線作為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起到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結合蘇州工廠智能制造先導線的運行效果,您認為京東方要全面實現智能制造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一步改進突破?如何優化?
馬國恒:概括來講,京東方正在努力并將持續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創新突破:
(1)自動化和信息化
在自動化方面,今后我們會不斷升級產線自動化程度,如在產線末端增加產品自動碼垛系統,將現有的產品質量人工檢測升級為自動化檢測等;在信息化方面,京東方現有管理系統只能看到產線的生產信息和產品資料信息,接下來將在后續的信息化建設和產品數據處理上加大投入,如將產品的質量和生產信息跟設備的狀態相關聯,形成一個閉環的信息反饋系統,以更好地實現自動生產。
(2)物流智能化
要實現智能制造,物流和生產必須緊密結合在一起。因此,京東方將在各個工廠優先上線智能物流系統。其中,在生產物流方面,將采用適合的自動化物流設備如AGV,用于產線自動送料和產成品的自動輸送;在倉儲物流方面,京東方正陸續引入智能倉儲系統,滿足公司新增醫療產品、車載產品、電子標簽等多種類型產品以及未來客戶多樣化的定制化產品存儲需求。通過自動化倉庫、自動搬運系統和信息系統對庫位、產品狀態進行管理,一方面提高倉庫利用率,另一方面有效提高生產物流運行效率,這也是未來實現個性化、柔性化生產必須要過的一關。
(3)標準化與模塊化
智能制造最重要的基礎是產品標準化和模塊化。京東方從2016年開始成立了標準化與模塊化工作推進小組,從產品設計入手,跟客戶、供應商共同合作,研究生產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如不同尺寸電視機的電路板的統一通用性或者多個零件的集成化,從而減少原材料的種類和規格,以此提高生產效率,實現產品標準化、模塊化,為智能制造創造條件。
(4)精益化
精益化是推動智能化的前提,如果精益化做不好,存在低效、浪費現象,后續的優化環節就會很多,因此京東方提前研究并進行了物流精益化規劃,實現精益化和自動化兩條腿同時走路。京東方自去年開始與專業機構合作開設精益道場,并與實際的生產車間相結合,從理論到實踐,從工人到總經理都需進行全方位培訓,讓全公司上下形成精益化理念,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生產全流程的優化,加快實現智能制造的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
記者:京東方在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遇到哪些瓶頸和難點?是如何著手解決的?
馬國恒:對于智能制造實施過程中的難點,除了生產工藝、技術設備層面的問題外,最主要的是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如何建立起統一的理念和采取統一的行動。因此,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化和標準化是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難點。首先,供應鏈前端各家企業收益水平和制造能力不同,理念不同,很多工作難以同步開展;其次,對于京東方這樣的從事OEM(原產地委托生產)制造的企業,面對客戶眾多,而目前不同品牌企業的產品模塊化和標準化不統一。這些原因都使得智能制造的實施變得更加困難。
對此,京東方正逐漸從OEM模式轉變為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模式,參與并引導客戶設計,同時向供應鏈前端邁進,直接參與到產品設計階段。如,前面提到的京東方成立標準化工作推進小組,目的就是希望打通供應鏈端與客戶端,大家聯合起來,用最經濟、最容易實現產業化的方式,來推進產品設計與生產的標準化。目前,在產品設計標準方面,京東方通過與客戶的有效溝通,已經初步達成共識。
與此同時,京東方希望推動供應商、客戶、物流服務商相互協作,整合供應鏈,加大信息共享,減少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庫存環節或者物流環節浪費,降低成本。不過,通訊標準等公共技術標準還需要依靠整個行業和國家相關部門來共同推進。
記者:未來,京東方在智能制造方面還有哪些創新計劃和發展目標?
公偉剛:創新進取,追求完美,歷來是京東方人的特質。我們的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產品、技術上,還體現在服務上。為了滿足工業4.0時代或者說智能制造下的批量定制,京東方正在搭建個性化定制服務體系,給用戶全新的智能制造服務體驗,包括線上線下融合聯動的三大平臺——線上平臺iMaker,以及線下平臺創客工坊和智能工廠。
其中,在生產方面,我們將不斷調整產線結構,以適應智能制造時代小批量、柔性化、定制化的變化。未來,我們計劃將現在的流水式串聯作業線轉變為模塊式(單元式)的作業線,通過引入移動機器人(AGV+機器人),實現工作站或者作業單元的靈活調用。在該模式下,一個移動機器人相當于一個作業單元或者生產工序,當某個產品需要該工序時,操作人員通過在系統內勾選便可將移動機器人調至工位進行作業,不需要該工序時則取消作業指令,調回移動機器人即可,實現生產要素的全部智能化管理。
隨著用工的不確定性和成本的上升,以及客戶對產品品質要求和保障能力的提高、未來定制化和柔性化產品需求的增多,實現智能制造已成為行業必然趨勢,但目前我們面臨的挑戰還很多,因此京東方仍將在智能制造道路上不斷探索。當我們的智能制造系統真正成熟以后,其他企業如果有需要,我們也可以為合作伙伴成套輸出更優質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相關鏈接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BOE)創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物聯網技術、產品與服務提供商,核心事業包括顯示器件、智慧系統和健康服務。顯示器件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顯示器、 電視、車載、可穿戴設備等領域;智慧系統事業聚焦于智能制造、智慧零售、智慧車聯、智慧能源等領域,致力于提供“硬件產品+軟件平臺+場景應用”整體解決方案;健康服務領域跨界發展信息醫學、移動健康和再生醫學,提供健康醫療服務和園區解決方案等。
根據2017年1月市場數據,BOE(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平板電腦顯示屏、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顯示器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液晶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居全球第三。
BOE(京東方)擁有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2016年新增專利申請量7570件,其中發明專利超80%,累計可使用專利數量超過5萬件,位居全球業內前列。全球創新活動的領先指標——湯森路透《2016 全球創新報告》顯示,BOE(京東方)已躋身半導體領域全球第二大創 新公司。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