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到2018年,31個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項目被遴選實施,正成為推動兩國政策交流、技術創新、產業合作、標準制定的新載體、新模式。”在近日舉行的2018中德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大會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介紹,以中德劃區域合作為契機,啟動建設的遼寧沈陽、江蘇太倉、山東青島等一批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園區,正積極探索中德合作協同創新路徑。
在江蘇太倉,卓能電子、慧魚等一批德企為國產高鐵、軌道交通提供重要零部件,舍弗勒公司成為首鋼、三一重工等一大批國內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通快公司是中國激光系統制造商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太倉市委書記沈覓告訴記者,目前太倉全市德資企業已達300家,年工業產值超500億元,而且半數以上的德企開展本土化研發創新,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在與德企的互動融合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謝少鋒表示,中德政企間跨區域協同創新的縱深方向是工業互聯網。工信部將制定出臺“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和“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行動指南”,擬遴選一批跨行業跨領域平臺,組織百萬工業企業上云和APP培育,開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測試實驗等重點工程,有效對接德國發展需求,實現工業互聯網方面的深度合作。
(審核編輯: 智匯張瑜)
聲明:除特別說明之外,新聞內容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