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智慧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快速發展的同時難免會呈現良莠不齊的發展局面,國家機構之間的重建輕管、信息閉塞、各行其是,導致了眾多形象工程、重復建設的出現,數百個智慧城市試點的建設也遭遇了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局面。智慧城市建設,不應是背負著指標的項目,而應該是在統一的大規劃架構下,很多部門、產業、領域協同合作,開展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過程。
伴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整個產業也循序漸進地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作為智慧城市應用與信息服務提供商,究竟如何穩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才能做到既不掉隊,又不冒進?
頂層設計,部門協同,企業找準自身定位
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層面,做好智慧城市建設的頂層設計,同時加強戰略研究、統籌安排、設計引導和安全控制,全面系統地規劃,倡導和推進高位監督部門來主導,在一個頂層設計規劃的大框架下,多部門與產業協同合作,逐步推進智慧城市發展,避免盲目建設。而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不僅應該適應和順應政策的變化和發展,還要變得更為敏感,具備更強的適應性。
北京數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是深諳其道,始終保持理性的思考,圍繞核心業務做好文章,轉化角色,與政府部門并肩作戰,深入研究城市管理系統的需求,率先提出了網格化管理系統,得到了業內的普遍認可后,推而廣之。
網格化系統源于地理信息領域的格網,其背后是一整套的問題發現、處理、總結和評價機制。例如在街道發現一個井蓋損毀了,如何上報?上報給誰?怎樣描述損毀程度?聯系哪些部門負責維修?最后如何考評整個流程?每一個問題都要被細化和重視,基于空間的服務能力去提供支持,并且對每一個細分需求充分地了解,進而將其統一轉化為平臺上的強大功能,讓問題發現、問題上報、問題受受理、問題派遣、考核評價形成一個閉環。
如今,網格化管理系統已經上升為一套理論、一套方法、一套知識體系,它破解了城市管理中的諸多頑疾,將精細管理的模式延伸到社會管理、市政管理、環保管理、交通管理、平安城市管理、醫療衛生管理、綜合執法管理等智慧城市應用的各個領域。
通過將不同管理部門的職能和管理流程網格化、標準化、互聯化、移動化,原來各部門粗放、靜態、孤立的數據變成精細、動態、聯通的數據,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流也得以打通。從而從應用成效的角度來優化建設過程和建設內容,更加注重建設的實際效果,更好地分配不同階段的投資重點,真正實現了信息化的管理,得到了城市管理各個參與方的認可,讓管理者更省心,百姓也更安心。
模式化之外的市場延展
實際上,城市管理始終是一個持續性過程,政府部門和群眾都對城市發展有著各自的期望。數字政通相關負責人認為,做好數字城管的關鍵正是不斷迎合市場的需要,培養業務的敏感性和適應性,而不是閉門造車,要順應市場的變化,提升自身業務技術水平。
由于網格化有著旺盛的生命里,隨著業務量的逐漸增大,網格化的版圖已逐漸延伸出了新的內涵,諸如網格化環保、網格化安監等領域,這也將成為開展智慧城市業務的企業們日后跑馬圈地的主戰場。
在此背景之下,數字政通的業務發展模式值得借鑒。如今,該公司已圍繞主營的數字化城管業務開枝散葉,以細分領域新業務完善核心業務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再次打造出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智信”和“智云”系統,以全移動的城市管理為應用模式,將傳統軟件應用融合到統一的移動平臺,搭建城市級的“互聯網+”信息整合平臺,既是政府部門移動化辦公入口,也是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門戶。
利好政策下,如何把握新的發展契機?
2015年12月底,時隔37年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度召開。這場會議描繪了未來城市發展的思路與布局,提出了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明確需要。這樣的契機難能可貴,有望開啟智慧城市的新時代。如今,地級市信息化水平達到50%,還有40%的市場機會;縣級信息化水平目前仍停留在30%,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這無疑是智慧城市建設單位的重大利好消息。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也將在各種政策的利好帶動之下,迎來一派繁榮的景象。對于數字政通而言,其數字城管已發展成為被業內認可的重要平臺,業務覆蓋面廣,市場份額較大,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實施城市地下管網改造工程正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其自主研發的城市地下管線的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對城市地下管網系統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了“地上+地下”一體化的綜合性城市運營管理體系,在地下管網領域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
近期剛剛公布的2015年年報,也證實了數字政通的實力不容小覷——盡管在過去的一年中,地理信息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數字政通公司依然取得了同比增長19.24%的營收業績。
但不容忽視的是,以銀江股份、中興通訊、易華錄等企業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企業利用資本優勢以及PPP等新模式,加快了智慧城市的產業布局,以一體化平臺建設優勢實現了全產業布局和創新化運營模式,搶占了不少的市場份額,實力不容小覷。未來,智慧城市領域必將迎來一場關乎運營模式、協作程度、發展思路、技術創新的實力派競爭。
商機無限,挑戰重重,意欲在智慧城市領域大展拳腳的地理信息企業們,未來能否好戲連臺,就要看其能否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了。
(審核編輯: 智匯小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