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輛無人駕駛重型卡車在位于上海奉賢的一家物流企業園區封閉道路內進行路測,裝載有眾多傳感器和激光掃描雷達設備的無人駕駛重型卡車,在道路上進行包括避讓障礙物,遇行人安全制動以及180度調頭等項目的實際運行測試,卡車運行穩定,即將迎來下一階段更多的測試。
近年來,“互聯網+”正以席卷之勢,深刻改變著一眾傳統產業,物流業也不例外。搭上人工智能快車,智慧物流越來越安全、便捷、高效,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對物流業不透明的刻板印象,降本增效成為現實。隨著無人機、無人車乃至無人船的介入,物流業有望在智慧的道路上越走越快,進入智慧生活新時代。
無人卡車開啟智慧港口新時代
不久前,天津港集團公司、中國重汽集團公司和天津主線科技公司三方攜手,打造全球首臺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在天津港成功試運營。這對港口全方位開啟智慧時代帶有里程碑意義。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款無人駕駛電動卡車外表與一般卡車無異。但“大塊頭有大智慧”,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裝配有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和智能計算單元的無人駕駛電動卡車,一氣呵成完成了道路行駛、精確停車、集裝箱裝卸、障礙物響應等指定動作,實現了集裝箱從岸邊到堆場的全程自動駕駛水平運輸。
天津港集團公司科信部副部長朱連義說,這為港口解決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水平運輸難題提供了可行的實踐方案,更為促進我國綠色智慧物流創新發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是港口未來發展趨勢,也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重要標志。對于大多數港口來說,通過對已建集裝箱碼頭進行自動化改造,是一條切實可行的升級途徑。但是如何以經濟可行的方案攻克集裝箱水平運輸難題,一直是大多數港口都繞不開的“攔路虎”。
天津主線科技公司創始人兼CEO張天雷博士說,現階段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水平運輸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采用自動導引車加地面埋設磁釘方案,但由于需要對碼頭地面等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改造;另外因定制化程度較高且產量少,售價往往高達數百萬元以上。另一種則是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方案,可以自動智能駕駛出入碼頭和堆場,直接將集裝箱送至指定位置,不僅縮短了運輸環節,同時價格也相對更便宜。
“無人駕駛電動卡車這種新型運輸模式雖然近年來在國際上開始受到關注,但仍然只停留在概念性產品階段,其智能化程度與電動底盤性能距離實地運營還有一定差距。”中國重汽集團技術發展中心汽車電子設計部副部長田磊表示,在天津港運營的開啟,堪稱無人駕駛電動卡車產品商業化落地的重要一步。
智慧物流漸入佳境
不只是港口物流的智慧升級,智慧這一核心概念正潛移默化融入物流的血脈中,“互聯網+”是背后最關鍵的驅動因素。
在同城貨運互聯網化過程中,58速運、搬運幫、貨拉拉“三大巨頭”崛起,正在成長為智慧物流的支柱級品牌。其中,58速運以“貨的”業務為特色;搬運幫以服務為主,按時收費模式得到更廣泛的推廣;貨拉拉仍采用“互聯網+同城貨運”的模式,目前業務增速超過100%并且覆蓋國內的112座城市。
專家認為,今年我國同城貨運的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級。受新零售產業和智慧物流的影響,同城貨運將會占據城市物流70%的份額。經過“互聯網+”催化及洗牌后,同城貨運會精細到倉儲社區化、體驗場景化、配送智能化、服務個性化。
電商由于產業鏈天然需要,也將觸角伸至智慧物流領域。阿里早已投資成立了菜鳥網絡,并與物流界的“三通一達”通過協議建立了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京東的智慧物流體系以“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研發為基礎,主打全自動倉儲,并利用自身在自營和平臺上收集的大量數據進行倉儲物流的定位分析。京東集團副總裁肖軍表示,京東在2017年已經實現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等智慧物流項目的全面落地運營,2018年將完成多地多中心協同發展、從點到面全面輻射的戰略布局。
智慧物流仍需創新突破助力
智慧物流的明天是什么樣子?當前看來,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應用的便利性越來越超出人們的想象,智慧物流帶來的諸多改變值得期待。
在上海,涵蓋陸、海、空全方位的智慧物流網絡已邁開探索的腳步。上海面積最大的開發區臨港地區,如今已啟動陸、海、空無人系統綜合示范區建設。在無人駕駛和智能網聯汽車方面,臨港示范區一期將建設總長4.7公里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封閉測試場和部分開放道路測試區,涵蓋高速、城市、鄉村和物流倉儲等各種交通要素,為智能網聯汽車走向市場提供最為關鍵的測試;臨港還將利用面積約1平方公里的滴水湖,建設無人船測試區,測試對象包括水面無人艇、水下機器人、水下聲學儀器等;建設直徑6公里、高200米的兩塊低空多旋翼無人機飛行空域,為無人機測試打開大門。
智慧物流正深刻改變國內物流業的面貌。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由2014年的16.6%下降至14.6%,物流降本增效成效顯著,對于降低全社會的物流成本,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透露,將繼續創新物流發展動能,深入推進“互聯網+”戰略,推進物流業高質量的發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物流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智慧物流起步晚,互聯網基礎設施智能化規劃建設不足,物流環節間的智能匹配、智能調度、自動化運作實現還處于初級階段。還有專家指出,目前智慧物流存在的最大問題還是智慧系統和執行系統不能夠有效地同步。
加快智慧物流轉型依舊任重道遠。除了應用層的創新探索外,還需在關鍵技術層面繼續攻堅突破,加強信息系統建設,努力消除“信息孤島”,打破條塊分割,鼓勵企業的創新行為,讓物流業在加速智慧化過程中助力生活更美好。
(審核編輯: 智匯胡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