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4月26日下水開始,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何時走向大海一直受到各方媒體的重點關注。時隔一年后,5月13日,國產航母終于傳來出港的消息!
據了解,國產航母從下水到出港用時一年零兩周,這段時間里,國產航母增加了艦島上的多座雷達和通訊天線。此外,飛行甲板外側還增加了自衛武器系統。
業內表示,此次航空母艦建設,標志著我國自主設計建造航空母艦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并且該航空母艦將進行系統設備調試,航裝施工,全面開展系統泊實驗。
還記得中國航母之父劉華清說的話,“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如今國產航母從下水到成功試海,這一刻激動人心的畫面,引得網友們紛紛手動為祖國點贊打call!
@武生院校青協外聯部:這艘國產航母雖然來的晚,但終歸還是成功了。所以,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要敢于做夢,勇于挑戰,實現自己的夢想,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回望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制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讓中國成為了世界有名的制造業大國,國家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也為中國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
以藥機行業為例,一直以來,我國藥機制造企業都以仿制國外藥機設備或者高額度引進國外設備為主,在市場上喪失了自主權,被動甚至盲目生產,導致國產藥機市場一直處于低水平競爭階段。
隨著國內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對于藥機裝備制造工藝技術要求更精、科技含量更好。國產的藥機設備企業從仿制階段逐漸提高到自主創新嘗試階段,國產藥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起初的幾家企業發展到如今千萬家的規模,國內外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中國制造2025”政策出臺以及工業4.0趨勢的推進,國內的藥機企業也瞄準時機,加快從“制造”向“智造”模式的轉變,提前布局高端藥機市場,搶奪藍海。
而上述變革,也是當下國內藥機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我國不少領頭藥機企業,如楚天科技、東富龍等堅持把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大力推動智能制造技術應用,智能裝備和產品開發。
業內表示,制造業巨頭退出中國可以說是近年來的一個大趨勢,根據公開市場的資料顯示,近年來有不少藥機行業的巨頭也正在退出中國,而國產的藥機設備正努力走向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正如網友所提倡的“敢于做夢,勇于挑戰”口號,正是牢牢把握自主創新的主動權,讓一些新生的藥機企業抓住“國產制造夢”,引進新型創新人才,自主設計研發,實現“裂變”式發展,也讓傳統的國產制藥機械裝備行業找到“高質效、低能耗”的智慧生長新路徑。與此同時,國產藥機設備制造業也存在更多的挑戰需要應對。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