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豬你漲”“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蘋什么”“玉米瘋”“糖高宗”等流行語頻頻出現在新聞中的標題里,農產品價格猶如“過山車”一樣,或高或低,問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如何打破“豬周期”“蒜周期”等農產品價格周期,成了種植者、生產者與消費者共同的期望。
其實,農產品的價格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例如種植量、市場供應量、交通運輸、通貨膨脹等,不排除市場投機者的惡意炒作。那么,面對農產品價格周期性波動,以及市場的不確定,該如何選擇長久應對之策呢?
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綜合利用率。另一方面,推動深加工業發展,創新加工工藝,研發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還能有效地解決有些農產品易腐壞、難儲藏的問題。
筆者了解到,山東一企業積極引進大豆分離蛋白生產線、豆奶粉生產線、低溫豆粕生產線,通過一系列加工工序之后,即便是大豆的下腳料,也能利用低溫豆粕生產線產出蛋白飼料,不僅延長了大豆產品鏈,還實現了“吃干榨凈”,提高了綜合利用率。另外,隨著大豆加工技術的不斷深入,其更多特殊生理功能的成分被開發出來,比如蛋白活性肽、大豆低聚糖、大豆皂苷、大豆磷脂、大豆異黃酮等。業內專家指出,在大健康產業經濟的帶動下,大豆低聚糖還有著廣闊的開發前景。
除了加工技術的發展,工藝的創新不僅使市場的品類日趨豐富,滿足多元化消費的需要,還能夠保證產品的營養與品質。據悉,云南某企業的菜籽油之所以能在眾多的油產品中脫穎而出,取決于其獨特的壓榨工藝,在生產壓榨過程中能夠充分保留油脂原有的清香,進而確保產品的綠色、健康、營養、生態。
此外,東北一企業引進國際先進玉米加工油脂設備,并采用全自動數字化生產,以及低溫物理壓榨生產工藝,有效地避免了傳統高溫壓榨產生對人體有害的雜質,更好地保持了玉米毛油的天然品質優勢,同時還簡化了后期毛油的精煉處理過程。也有不少有條件的企業在傳統肉制品加工的基礎上,采用高科技手段,例如傳統肉品殺菌方式多為熱殺菌,深加工則采用高壓殺菌工藝,這樣就減少了對肉制品營養成分的破壞程度,大大改善了肉品的口感與品質。
我們知道,先進的加工技術工藝不僅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安全,同時還能開發出新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搶占市場先機。筆者獲悉,南京某公司利用先進的提取技術、脫水干燥設備等,從豬小腸粘膜中提取肝素鈉;另外,天津一集團采用生物酶、結晶、壓力蒸餾等新技術提取豬血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還有山東某大學采用稀堿與酶解相結合的方法,從豬鼻骨、喉骨、韌帶、肌膜提取硫酸軟骨素等。這些生產成本低、附加值高,市場供不應求。
由此可見,無論是提高綜合利用率,還是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加工企業應對農產品的“價格波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在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相關食品加工設備必不可少,如大豆蛋白分離設備、提取設備、過濾機、榨油設備等等。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