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醫學裝備發展狀況與趨勢(2018)》(中國醫學裝備綠皮書)發布,綠皮書指出,2017年中國醫學裝備進出口總額420.6億美元,同比增長8.1%。出口方面,2016年中國醫學裝備出口較前一年下降3.1%,2017年出口扭轉上一年下跌態勢,表現出溫和上揚的趨勢,同比上漲5.8%,出口總額217.0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目前,中國醫學裝備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3556億元人民幣已經增長到2017年的6500億元人民幣,并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總體而言,我國醫學裝備行業發展主要呈現三大特點:產業規模快速擴大、技術水平大幅度提升、全球化布局穩步推進。憑借行業技術水平的高速提升,部分先進的醫學裝備已經成為我國外交的一張新名片。
盡管如此,我國醫學裝備還是存有一些問題。綠皮書指出,在中國出口的醫學裝備產品中,大多還是以低值耗材、中低端產品為主,產業對原材料、勞動力等低成本要素的依賴仍很大。
雖然中國醫學裝備的市場規模在快速增長,但高端醫學裝備仍然是一大缺口。隨著醫藥、大健康產業的發展,人們對醫藥產品的需求益發提高,市場急需更多高端醫學裝備的投入。而在數字化時代以及智能化時代下,醫學裝備企業對于高端化方面的發展應該更有方向可尋。
有醫學專家就指出,在當下的時代中,身為醫學裝備企業,僅僅做設備制造是不夠的,而是需要在設備的使用和管理中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希望更多的醫學裝備企業能夠利用“硬件+軟件”的優勢,研發和生產高端產品。
所謂的硬件包括設備質量、生產環境以及各種設備生產細節等要素。從綠皮書發布的數據來看,我國醫學裝備在硬件方面的優勢越來越顯著,這對整個醫學裝備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綠皮書認為:“部分中高端產品在功能質量上已經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但在高端以及某種特殊技術產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尚需一個過程。”
因此,醫學裝備企業還需在軟件方面進一步發力。業內人士表示,軟件方面包含很多內容,比如對工藝系統的思考、研究能力及水平、設備服務等。筆者了解到,有醫學裝備企業就深耕工藝系統,不斷挖掘先進技術,研發和創造了更多高端醫學裝備。
比如某企業就通過設備研發,逐步完善技術,擴大產品線。該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的醫學設備,打破了國際壟斷,使得國內CT產品的價格整體大幅下降,降低了患者檢查費用。這在推動國內醫學裝備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實現了重要意義。
而在國產醫學裝備崛起之路上,相關企業還需以研發和生產高端醫學裝備為目標,積極做好以下五點:第一,著力創新。構建關鍵共性技術創新體系,要積極參與醫學裝備人工智能的研發;第二,挖掘需求。要主動了解藥企、醫院等的臨床應用需求,將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第三,跟蹤動向。推進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向高端化醫學裝備靠攏。
第四,強化合作。國內醫學裝備企業可以與國際先進企業進行交流與合作,提升服務水平,推動行業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第五,培養人才。構建人才體系,堅持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積極引進國際人才,加強企業和行業的人才儲備以及梯隊建設。
綠皮書還指出,受衛生健康需求的逐步增加、醫療衛生機構數的增多、老齡化等因素的影響,并伴隨“互聯網+”和“遠程醫療”等新模式的拉動,中國醫學裝備市場還會有較大的市場空間。而在數字化、人工智能時代下,國內醫學裝備企業若做好上述五點,或許能加快設備高端化發展的速度,醫藥健康產業的供給質量也會進一步提高。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