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號召,蘭州新區積極打造中亞糧油加工基地,致力于引進中亞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助陣糧食“引進來”“走出去”的同時,也讓更多綠色無污染食品“走上”民眾餐桌。
筆者了解到,該區將引進的農產品包括大麥、小麥、菜籽油等,并相繼建設面條廠、方便面廠、面團廠等。另外,糧食原料還可用于加工飼料、面粉、提取小麥蛋白等。目前,糧油加工基地車間已引進了全自動化的糧食加工設備,形成混合、攪拌、流水線包裝、成品庫存等一套完整的加工體系。
除此之外,該區新入駐的一家糧食加工企業計劃在糧油加工基地建設飼料、面粉、淀粉加工廠等系列農產品全產業鏈的加工園區,以保證原料“吃干榨凈”,提高產品綜合利用率。之后,該企業還會建成中央主食廚房,加工面食返銷出口至中亞國家,如將蘭州牛肉面實施出口。
其實,無論是面制品的加工,還是淀粉的生產,中央主食廚房的建設都離不開相應的食品加工設備。面條加工需要用到各種面食機械,而方便面生產加工需要涉及混合攪拌機、壓面機、蒸煮設備、油炸機、包裝機等等,面粉的生產會使用篩選機、去石機、磨粉機、清分機等,這些加工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先以面條機械為例,之前面條的制作大多以手搟為主,但是不能量化生產,并且費時費力。隨著面條機的發展與應用,從進料到出面可實現連續作業,具有高產高效、省時省力、操作簡便等優點,同時還能保證生產的面條韌性好、口感好。據了解,市場上的面條機軋輥表面經過磨床精磨,軋出的面帶均勻光潔,保證了掛面質量和賣相。另外,自動輸送、自動斷面、自動上桿,一次成型,自動化作業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勞動力成本,還避免了面條受到污染,確保產品的安全、衛生。
雖說方便面也是面食制品的一種,但是與面條的生產工藝還是有一定的區別。隨著市場消費不斷升級,健康、營養類的產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業內人士表示,食品業者要思考,如何在科技的引領下方便面更加營養、入口入心養人養生。據了解,某食品公司推出了“煮面高湯”系列產品,其采用傳統煲湯技術與現代提取濃縮工藝相融合,同時采用獨特的真骨熬湯技術,經過6個小時熬煮、分離、濃縮、調味等13道工藝加工而成,精確控制還原廚房煲湯味道。
還有企業為了使骨湯包有家庭燉的骨湯的香味和感官體驗,工藝上采用常溫的低壓熬制技術,加寬面條并采取十字刀的工藝,使面條的擠壓更加充分,更加接近手搟面的口感。另外,微蒸工藝和二段式干燥技術和“非油炸寬面防發泡生產工藝”與“方便面脫模干燥工藝”兩項技術,能夠更好地保留了麥香,帶來外在爽滑,內在富有彈性的口感層次。
蘭州新區著力打造“一帶一路”中亞糧油加工基地,不僅推動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及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還將帶動當地糧油深加工業的發展。我們相信,隨著食品工業的發展,以及食品加工技術的進步,在保證食品生產安全的同時,也能使產品更好地滿足市場升級的需求。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