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制造是 “十三五”規劃提出的戰略性任務,是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全產業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助力中國制造向高端發展的必然選擇;《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創建百家綠色工業園區、千家綠色示范工廠,推廣萬種綠色產品”的目標。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以企業為建設主體,以公開透明的第三方評價機制和標準體系為基礎,保障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規范和統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是綠色制造體系的主要內容。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長期以來一直積極支撐和配合工信部節能司開展綠色制造等方面的工作。為了增強綠色服務能力,中國信通院申請并獲得了工信部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評價中心資質。中國信通院依托該評價中心,推動企業實施節能與綠色化改造,開展綠色制造體系第三方評價業務。在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方面,中國信通院積極與各地展開深入的業務交流,派出綠色評價專家組分赴石化、電子、汽車等行業的多家企業進行現場評價,在對現場評價活動進行充分策劃的基礎上,通過查閱收集文件資料、與相關主管部門溝通交流、走訪生產現場等形式對綠色水平進行有效評價,引導企業建立集資源、能源、環境、安全、職業衛生為一體的綠色管理體系,并按要求出具了第三方評價報告,評價活動受到了相關方的高度肯定。在綠色產品方面,積極支撐工信部節能司綠色產品評價工作,并在CCSA牽頭制定了一批涉及終端、通信行業綠色設計產品評價技術規范行業標準,向企業宣傳推廣綠色發展的理念,為企業申報工信部綠色產品提供咨詢服務,幫助企業準備自評價報告。
綠色工廠是制造業的生產單元,是綠色制造的實施主體,屬于綠色制造體系的核心支撐單元,側重于生產過程的綠色化。綠色工廠評價從基本要求、基礎設施、管理體系、能源資源投入、產品、環境排放、績效等方面入手,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則,建立了綠色工廠系統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了綠色工廠評價的通用要求。
綠色產品是以綠色制造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體現,側重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綠色產品評價要求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系統考慮原材料選用、生產、銷售、使用、回收、處理等各個環節對資源環境造成的影響,致力于實現產品對能源資源消耗最低化、生態環境影響最小化、可再生率最大化。
綠色園區是突出綠色理念和要求的生產企業和基礎設施集聚的平臺,側重于園區內工廠之間的統籌管理和協同鏈接。推動園區綠色化,要在園區規劃、空間布局、產業鏈設計、能源利用、資源利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運行管理等方面貫徹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理念,從而實現具備布局集聚化、結構綠色化、鏈接生態化等特色的綠色園區。
綠色供應鏈是綠色制造理論與供應鏈管理技術結合的產物,側重于供應鏈節點上企業的協調與協作。打造綠色供應鏈,需要企業建立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導向的采購、生產、營銷、回收及物流體系,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改善環境績效,達到資源利用高效化、環境影響最小化,鏈上企業綠色化的目標。
下一步,中國信通院仍將積極跟進并推動綠色制造體系評價相關工作,充分發揮在綠色制造相關領域的專業優勢和服務優勢,助力相關行業企業及園區加快構建綠色制造體系,促進互聯網與綠色制造融合發展,提升工業和通信業綠色制造水平。
(審核編輯: 智匯小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