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赫爾曼·西蒙出版《隱形冠軍:誰是最優秀的公司》之后,在市場中占據大部分份額但社會知名度很低的一些中小企業逐漸以“隱形冠軍”的名號獲得重視。而在去年,我國工信部首次且相繼發布了兩批《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名單》,為推動我國隱形冠軍企業的發展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各地紛紛出臺政策引導隱形冠軍企業快速發展
跟隨國家工信部腳步,我國多地高調宣布啟動“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工程,在政策、融資等方面給予他們更多優惠支持。
去年,佛山印發《佛山市工業產品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7年—2019年)》,提出擬在三年內培育超過350家“隱形冠軍”的目標。隨即該地各區域相應號召,像南海區評選出七十家“隱形冠軍”企業,并組建他們成立“隱形冠軍”聯盟,推動聯盟企業出訪德國進行交流。
青島16年就開展了“隱形冠軍”評選活動,截至目前累積認定“隱形冠軍”企業近60家。如何推動這些企業更好發展,青島市委制定出臺了《青島市專精特新和隱形冠軍中小企業培育行動計劃(2018-2021)》,推動打造地方隱形冠軍企業培育。青島市經信委還聯合銀行推出以信用貸款為主的“隱形冠軍貸”專項服務方案,從融資方面給予這些企業更多支持。
上海在11年就提出開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這與“隱形冠軍”的理念不謀而合。在過去的七年里,上海為這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企業家培育、幫助他們招攬校園人才,解決他們融資難問題。如今部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已經成長為相關“隱形冠軍”企業,為上海發展增添活力。
食品機械設備行業還需加速向隱形冠軍企業進發
我國食品機械設備行業相較于國外企業來說起步較晚,是以中小型企業偏多。面對國外高端食品機械設備對市場份額的搶占,培養相應中小型隱形冠軍企業顯得更為必要。
西蒙在談到隱形冠軍如何壯大時曾說過,企業要先嘗試在本土市場做到最好,隨后向全球市場擴張而非向其他產業擴展。像國家工信部公布的第二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公示名單里,河南威猛振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該企業專注篩分分選行業的設備生產,產品暢銷至全球30多個國家,成為振動篩領域的“隱形冠軍”。
也有地區計劃通過引進國外隱形冠軍企業,推動、督促我國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像江蘇太倉就引進德國“隱形冠軍”企業如克朗斯公司的全自動灌裝生產線等,通過這類企業的引入,給太倉本土企業以示范引領作用,引導他們走出太倉,參與國際競爭,推動本土中小企業“隱形冠軍”的建立。
目前我國正從高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食品機械設備行業當然也在這一轉變過程中,不難想見,未來食品機械設備行業將會涌現出更多的 “隱形冠軍”。而現在,食品機械設備行業相關企業還需專注自身領域,加大研發力量投入,使得自身產品質量能夠得到有效躍升,為進一步的市場開發做好準備。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