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陜西省發布《陜西省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以下簡稱為《方案》),旨在提升仿制藥質量療效和供應保障能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臨床用藥和公共衛生安全需求。
《方案》提出,鼓勵企業仿制臨床必需、療效確切、供應短缺的藥品,仿制重大傳染病防治和罕見病治療所需藥品,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需藥品,兒童使用藥品以及專利到期前一年尚沒有提出注冊申請的藥品。
對于申請仿制藥注冊的企業,按照藥品生產許可審批程序,開設綠色通道,優先審核報送國家藥監局審批,指導企業做好注冊現場核查等相關工作。這也意味著,我國仿制藥注冊申請速度將大大加快,進一步促進仿制藥的研發工作。
對研發出防治重特大傳染病疫情或重特大疾病新藥,并在陜西省實現產業化生產的企業或個人,以項目形式進行獎補,獎補金額不少于200萬元。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提高,突破提純、質量控制等關鍵技術。
《方案》還明確,加強對藥用原輔料、包裝材料及藥物研發、生產、流通等過程的監督檢查,加強不良反應監測和質量抽查,嚴肅查處數據造假、偷工減料、摻雜使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強化責任追究,檢查和處罰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另外,《方案》要求,及時更新醫保信息系統,確保批準上市的仿制藥同等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探索建立醫保支付激勵約束機制,引導醫療機構和醫師推廣使用仿制藥。加強藥品價格監測預警,依法嚴厲打擊原料藥價格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
事實上,今年以來,我國仿制藥行業迎來系列政策春風。例如,3月21日,國家發布《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要求促進仿制藥研發,重點解決高質量仿制藥緊缺問題。并從引導企業研發、注冊和生產;加強仿制藥技術攻關;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等三個方面提出了要求;4月份,我國又發布《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為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提供支持政策,促進仿制藥替代原研藥……這些政策都進一步推動仿制藥行業的發展,保障仿制藥的正常供應。
而陜西省在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仿制藥供應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見》的同時,結合該省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此次的方案,不僅鼓勵仿制藥研發生產工作,加快制定了醫保藥品支付標準,還將減輕仿制藥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產生的研發費用,符合條件的按照有關規定在企業所得稅稅前加計扣除;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可依法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值得注意的是,陜西省在《方案》中還要求,加強仿制藥知識產權保護,并建立完善藥品領域專利預警機制,以降低仿制藥企業專利侵權風險。 可以預測,未來陜西省仿制藥企業的研發積極性將大大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將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也愈加激烈。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