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后,環保之風便從未停歇,各地不斷有重污染企業被警告、勒令整改、關停等,使得企業間的節能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說到環保,另一個詞“節能”也讓人無法忽視,在推進企業實現環保生產過程中必然要從節能入手,食品機械設備企業作為食品工業中的用電大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又有哪些方法可以推動節約電力,減少電費支出?
監控平臺讓每一度電去向可知
對于食品機械設備企業來說,生產時候的用電量往往難以把控。生產食品機械設備的機床等設備是否空轉,設備運行是否合理難以通過一個月才看一次的電表清晰反饋。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市場上由企業創立了電量監控平臺,平臺可以幫助企業記錄每個小時、每天、每月、每年的用電數據,包括電量、電壓、電流、有功、無功、需量、功率因素,基于這些數據預測未來的用電量。另外,這一監控平臺還能借助“互聯網+”的營銷媒介和智能算法服務平臺,提供針對食品機械設備企業節省電費的有效方式。據公司人員介紹,通過數據監測,一般企業可以節能、節費5%~20%。
建立自發自用項目節省電費支出
能源的替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早先,我國大量使用煤炭資源,但這種能源在產生大量污染物的同時熱量也不高。因此,各地紛紛施行煤改電、煤改氣工程,通過更改能源結構推動產業發展。
目前我國使用電能作為能源的食品機械設備企業占據多數,如何實現節能成為讓這些企業頭疼的問題。據悉廈門某企業決定利用光伏能源替代電能,該企業主要生產“可口可樂”非碳酸系列飲料、PET飲料包裝、茶濃縮液等,共有20多條全自動生產線在運轉,電力需求巨大。分布式光伏項目的投建不僅更換了能源結構,同時增強了生產車間屋頂的隔熱性能,有利于進一步降低降溫費用。據悉,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項目預計能幫該企業年節省電費25萬余元。
峰谷用電倒逼智能化生產的出現
當前,峰谷用電早已不是一個新名詞。早先國家發改委就出臺了 《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要求健全促進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完善差別化電價政策、峰谷電價形成機制以及部分環保行業用電支持政策。
峰谷用電中電價較低的時間段在22點-次日8點,如何利用這段時間進行生產,推動電費的降低?智能化生產給出了絕佳答案。我們知道智能化生產線在生產過程中少有人工參與,是能夠實現“黑燈生產”的一大利器。據觀察測算,在同樣每月10千伏用電量的情況下,能夠實現避峰用電的生產企業能夠少在電費支出上減少五萬元。如果食品機械設備能夠利用峰谷電契機,加快實現設備生產的智能化,那么在減少電費支出方面將大有可為。
食品機械設備企業作為食品工業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電力的無謂損耗既給社會造成環保壓力,也使自身增加了不必要的電費支出。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