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健康產業在未來五年將擴大10倍,而中國保健養生市場蘊含高達10萬億元的市場份額,前景不可限量。
相關人士認為,從大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看,支撐高速運行的引擎有三個:第一,人口優勢。我國人口基數大,13多億人群所蘊含的潛在消費力、購買力,使之中國將成為全球健康產業的大市場。
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顯著,超3億老年人越來越高的健康需求,中國正面臨著未富先老的局面,老年人對健康需求的關注越來越高。而慢性疾病人群也在增多,各種慢性病沖積著人們的健康,慢性病占整個疾病死亡率的85%,未來如果不防不控,5億的慢性病人群將會呈倍增趨勢。
第二,大健康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2014年,國家將全民健康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工作中;2015年,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6年,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2017年,健康中國再度被提升到國家戰略中,不僅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還要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健康產業。
第三,人民健康意識。人們的健康保健意識也大大加強,更多的人希望把錢花在保健品上而不是藥上面,思想觀念由治病轉為防病。大健康產業恰恰滿足了個人的健康保健需求,防患于未然。
這三大利好因素預計在未來仍將繼續發酵,從而推動產業的持續發展。而且,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養生。數據統計,我國健康養生市場規模已經超過萬億元,通過互聯網關注健康養生的人群月度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人,顯示出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健康養生產業需要及時抓住機遇,迭代發展。
盡管我國大健康產業市場需求高,且規模龐大,但我國健康產業與國外還存在差距。比如,美國的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為17.5%,我國健康產業占GDP的比重為5.2%。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分別對2030年和2050年制定了兩大目標,目的就是減少大健康產業與國外的差距。不難看出,如果我國再不發展自己的健康產業,再大的市場也會被外國人搶走。
此外,業內也指出,目前我國大健康產業主要面臨三大難題:大健康產業的發展路徑不清晰、人才奇缺、缺乏專業權威的評價體系。針對這三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有關專家建議,要從推動大健康產業的立法、研究大健康產業的供需關系,以及在人才建設、制定標準、增強服務質量等方面著力發展。還可以選擇幾個重點健康產業,比如,仿制藥、三醫聯動、醫養結合、婦幼產業、健康旅游、體育與健康等重點產業,從而帶動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2018年,大健康產業也將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但總體來說,相關企業、部門還是要努力提高中國國民健康素養,加強醫療信息化建設,有條不紊地發展大健康產業,這才是正道。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