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門外,兩輛跨越時空的汽車相對停放著。一輛是9月18日剛剛在舊金山發布的奧迪品牌首款電動汽車e-tron,另一輛則是1955年生產的DKW Elektro-Wagen(DKW電動面包車)。
DKW是奧迪合并之前,汽車聯盟(Auto Union)的四家公司之一,也就是奧迪“四環”LOGO之中的“一環”。如此陳設,代表著奧迪歷史上新老兩代電動產品之間的對話,既證明了奧迪在電動車領域的歷史積淀,也象征著其對未來征服電動車市場的野心。
奧迪方面表示,e-tron將于2019年進入中國,先期是以進口形式,隨后將在一汽奧迪進行本地化生產。
當晚,奧迪中國舉辦了其入華30周年的慶典,新舊兩代電動車的對話,也顯得別具意味。
“得益于與我們的合資伙伴——長春一汽30年卓越的合作,奧迪在中國從零起步,一步步成為中國豪華汽車市場的領軍企業。”奧迪中國總經理魏永新(Joachim Wedler)如此表示。
在過去的2017年,奧迪在華實現銷量59.7萬輛。而在今年前8個月,奧迪在華交付了41.72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5.8%,創造了奧迪入華以來新的銷售記錄。
魏永新表示,奧迪在華取得的巨大成就,來源于“在中國,為中國”的企業戰略。作為第一家在華進行本土化生產的豪華品牌,奧迪非常重視中國市場的需求,推出了A6L、A4L等長軸距車型,更符合中國消費者對大空間及舒適性的需求。
對于魏永新來說,明年他就將卸任奧迪中國總經理的職務并退休,對于自己領導奧迪走過的這段路,他表示非常欣慰和滿足,但他強調自己依然充滿活力,“繼續在這個新的時代帶領奧迪前進,我也確信自己的接班人,是一個正確的人選。”
接替魏永新的人選,新任奧迪中國總經理歐陽謙(Thomas Owsianski)也在當晚完成了亮相。他有著此前在上汽斯柯達工作的履歷,對于中國市場并不陌生,他也被奧迪汽車股份公司財務和信息技術董事亞歷山大·賽茨(Alexander Seitz)稱為“繼續推動奧迪在華成功發展最合適的人選”。
完成領導層的“換防”后,面向未來,奧迪也將繼續擴充其在中國的本土化產品陣容。魏永新表示,至2022年,奧迪將與合作伙伴一汽集團一道,將本土化產品陣容擴充一倍,實現7款全新SUV車型及5款新能源車型的本土化生產。
除了繼續強化與一汽集團的合資合作,確保奧迪在豪華車市場的領軍地位,奧迪還將在今年內成立兩家新的公司。其中包括一家獨立的銷售公司,也就是此前備受關注的上汽奧迪項目,以及一家移動出行服務公司,致力于為中國客戶量身定制全新移動出行服務。
作為奧迪品牌2025發展戰略的關鍵支柱,奧迪將進一步擴充其在中國的研發團隊規模,預期將提升一倍以上,全面提升在華研發實力,并將強化與國內一流創新合作伙伴的合作。
魏永新表示:“對中國客戶的深入了解是奧迪2025發展戰略的基石。基于強大的本土研發能力,我們將繼續為中國客戶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高端產品及服務。”
據悉,奧迪中國研發中心將聚焦自動駕駛、數字化及新能源汽車等相關領域。至2023年,研發中心的員工人數將從當前的大約280人增加到約650人。此外,奧迪中國還將在江蘇無錫增設研發和測試中心,預計將于2019年第一季度投入使用。
(審核編輯: phoeb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