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于將17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范圍的通知》。經過3個多月的談判,此前發布的18個談判藥品中,17個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據悉,此次被納入的17個抗癌藥包括12個實體腫瘤藥和5個血液腫瘤藥。
其中諾華以4個產品納入成為贏家;輝瑞有3個產品入選,阿斯利康、拜耳、勃林格殷格翰、羅氏、武田、默克、楊森、新基等均有1個產品。國內正大天晴和恒瑞醫藥兩款國產產品入選。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一起看看這12家藥企。
諾華
在此輪談判中,諾華公司有4個產品成功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這四個藥物分別用于血液腫瘤、腎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神經內分泌腫瘤及垂體瘤。據悉,諾華公司本著“患者為本”的理念,積極配合和響應國家降低患者疾病負擔的號召,將4個具極高臨床價值的抗腫瘤藥物,通過談判納入醫保范疇,與中國政府一起幫助這些真正處于困境中的患者,讓更多群眾早用上、用得起這些好藥,真正讓患者有“獲得感”。
輝瑞
輝瑞是全球大型制藥公司之一,公司每年花費上百億美元進行研發活動,截止2018年7月31日,輝瑞的研發管線藥物有98個,其中11個處于申報階段,30個處于III期臨床研發階段。此次輝瑞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名單的三個藥品,包括阿昔替尼、 克唑替尼以及舒尼替尼。據悉,輝瑞方面表態稱,旗下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后,將致力于與政府及有關方面合作,滿足藥品供應需求。
阿斯利康
17個藥品中,降幅最高的是阿斯利康生產的奧希替尼(商品名為泰瑞沙),其價格降幅超過七成。據悉,2017年,這款由跨國藥企阿斯利康研制的藥品在中國上市,從進入綠色通道到正式獲批,僅用時7個月,上市速度創下紀錄。
拜耳
拜耳作為一家跨國企業,其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包括醫藥保健和農業。公司產品和服務致力于造福人民,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拜耳還通過科技創新、 業務增長和高效的盈利模式來創造價值。拜耳集團致力于可持續發展,認可并接受其作為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 。
勃林格殷格翰
研發驅動的制藥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始終致力于改善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量,專注于探索尚未出現有效治療方案的疾病領域。公司著力開發創新療法,幫助患者延長生命。在動物保健領域,勃林格殷格翰代表著先進的預防方案。來自德國制藥巨頭勃林格殷格翰的阿法替尼自2017年初甫一進入中國,便自帶“光環”。首先是成為了首個進入快速審評通道的的進口新藥,在獲得了 “優先審評”的資格后又被原食藥監總局優先批準上市。時隔一年多,阿法替尼頭頂多重“光環”,又一腳邁進了醫保。
羅氏
作為20年前較早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之一,羅氏率先在中國建成了包括研究、開發、生產、營銷等環節在內的完整醫藥價值產業鏈。目前,羅氏的兩款藥物,經典免疫抑制劑驍悉,以及口服化療藥希羅達已實現中國制造,供應全球。據了解,此前通過第二次藥價談判進入醫保目錄的“赫賽汀”,由于大幅降價且醫保可報銷,使用人群急劇增加,今年3月全國各地就出現缺貨現象,對此,生產商羅氏制藥采取“中國市場優先”的措施,供應中國市場赫賽汀的生產基地啟用最大產能的生產方式,才緩解了藥物短缺問題。
武田
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創立于1781年,已有237年歷史,是日本大型制藥企業,是全球制藥和消費者保健行業居于領軍地位的跨國集團,營銷網絡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悉,武田制藥在醫療保健、新藥品研發上有良好基礎、獨特優勢。
默克
作為全球歷史悠久的醫藥和化工企業,醫藥健康、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構成了默克的三大業務。默克還是一家通過全球業務大調整,得以用六年真正實現國際化運營的德國企業。默克全球業績中,亞太市場的比重已經增加到了現在的31%。其中,中國是核心增長引擎。據悉,德國默克公司的談判代表談判的是西妥昔單抗注射液,主要治療結直腸癌,談判后的價格由4200元降到1295元。
楊森
據悉,西安楊森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生產、經營、企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其連續四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最佳合資企業”,并兩度獲得第一名;2015年,又榮獲“中國醫藥企業社會責任榜十佳企業”。至今,西安楊森已成為陜西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榜樣,正在吸引著更多來自比利時及其他各國的外商投資。
新基
新基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生物制藥企業,總部位于美國新澤西州薩米特,主要通過蛋白質穩態、免疫腫瘤學、表觀遺傳學、免疫學和神經炎癥領域的下一代解決方案,從事與癌癥和炎癥性疾病有關創新療法的研發及商品化業務。
正大天晴
正大天晴 納入醫保目錄的安羅替尼是作為此次談判成功的國產原研創新藥,是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重要成果,是由正大天晴藥業集團歷經11年研發完成上市的1類創新藥,是中國首個、全球唯一獲批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三線治療藥物。據了解,在安羅替尼的研發過程中,正大天晴始終堅持采用國際規范,化合物設計篩選、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質量控制均按照ICH國際規范進行,國內數據被美國FDA接受,獲準直接進入P1b/P2a階段,并被授予軟組織肉瘤的孤兒藥資格。
恒瑞醫藥
恒瑞此次入圍的培門冬酶注射液(艾陽),在2009年獲批上市。該藥已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的治療中廣泛使用。恒瑞的培門冬酶注射液已經是一款上市將近10年的成熟產品。根據數據顯示,由于臨床應用受認可,培門冬酶的國內銷量持續快速增長,2012年~2017年,培門冬酶的5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2017年初,艾陽被納入山東大病醫保目錄,獲得地方醫保支付支持。而此番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或將助推艾陽進一步在市場放量。
(審核編輯: 林靜)
分享